荡山县
南朝梁置,属临贺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西南。隋大业二年 (606) 废。《寰宇记》 卷161临贺县: 废荡山县 “因界内荡山为名”。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属贺州。天宝初属临贺郡,乾元初复属贺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废。
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南。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一作天宝后)复置,属贺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入临贺县。
南朝梁置,属临贺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西南。隋大业二年 (606) 废。《寰宇记》 卷161临贺县: 废荡山县 “因界内荡山为名”。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属贺州。天宝初属临贺郡,乾元初复属贺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废。
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南。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一作天宝后)复置,属贺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入临贺县。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中硐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化州有中峒墟。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中峒墟在“州西北八十里”。
又名太仓。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古苑城中。唐许嵩 《建康实录》 卷2: 三国吴赤乌三年(240),“使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其下注曰: “建康宫城即吴苑城,城内有仓,名曰苑仓
即今江苏如皋市北十三里柴湾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如皋县北有 “柴弯”。在江苏省如皋市北部、通扬运河两岸。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柴湾,人口2000。传原有大片芦苇(俗称芦柴
一名南日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南日岛。旧属福清县,清有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在今贵州兴义市南。
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卢师山上。是八大处中第八处。创建于隋代。初名尸陀林,唐天宝年间改名感应寺。明景泰年间改名镇海寺。天顺元年(1457)改名证果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证果寺“前临青龙潭,后有秘魔岩
又名鹿泉水。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水经·浊漳水注》:井陉山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 屈径陈余垒西, ……其水又屈径其垒南,又南径城西, 东注绵蔓水”。《元和志》卷17石邑县:鹿泉水“一名陉
商、周方国。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
即林奔城。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仁布县西北仁布。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 (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 三个宗,领司奔为十三宗之 一。
明置,属宁夏前卫。即今宁夏贺兰县北立岗镇。清设把总驻防。民国时,名李哥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