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莱州

莱州

隋开皇五年 (585) 改光州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大业初改为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 复为莱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东莱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莱州。辖境相当今山东莱州、莱阳、即墨、平度、莱西、海阳等市县地。元属般阳路。明洪武九年 (1376) 升为莱州府。


隋开皇五年(585年)以光州改置,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市)。大业初改为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莱州,天宝初又改为东莱郡。乾元初又为莱州。唐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莱州、即墨、莱阳、平度、莱西、海阳等市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莱州府。


猜你喜欢

  • 高鱼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 阴平县

    ①东汉改阴平侯国为县,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西晋废。②三国魏改阴平道置,为阴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东晋末废。③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西晋太康

  • 王褒墓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元和志》卷31资阳县:“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褒,资中人也。宣帝使祠金马、碧鸡,道病死。”

  • 承雀山

    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十二里。《魏书·地形志》: 高平郡高平有承雀山。《元和志》卷10作 “承注山”,《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4谓皆“承

  • 清水河

    ①亦名清河。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为永定河支流。源于门头沟西江水河村之泉,东南经齐家庄,折东经清水、斋堂,东北于青白口注入永定河。明沈榜 《宛署杂记》: 清水河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大台村,入浑河”。

  • 春秋卫邑。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古干城。《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干,饮饯于言。”《续汉书·郡国志》:卫国县“有竿城”。即干城之讹。古邑名。春秋卫邑。即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古干城。《诗经·邶风·泉水》:

  • 甘泉山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3蓟州:甘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下有泉,极甘美,因名。一名石獒山”。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甘泉山在“府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余丈,周围二

  • 柳沟千户所

    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于柳沟堡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七道沟附近。雍正五年(1727) 升为柳沟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四家滩。雍正五年(1727年)升柳沟卫,

  • 天井堰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 羚羊渠

    在今宁夏中卫县南。《明一统志》 卷37宁夏中卫: 羚羊渠 “在卫城南40里,溉田三百八十余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