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蕃

西蕃

①或作西番。即吐蕃别称。最初见于8世纪中叶吐蕃进占青、康地区以后之汉籍私家著述中。《酉阳杂俎续集》载:“(唐)永泰初,丰州烽子暮出,为党项缚入西蕃易马。”在唐、五代、两宋、元、明的汉文史籍中遂每称吐蕃为西蕃,元、明时对西藏僧人多称为“西蕃僧”。此西蕃均指今西藏,有时亦泛指藏族聚居地区。

②宋以后,史籍中泛称甘、青一带各少数民族为西蕃(番)。


又作西番。(1)吐蕃异称。宋人也称吐蕃唃厮罗为西蕃唃厮罗。《元史》也称吐蕃诸宣慰使司为西蕃诸宣慰使司。明《华夷译语》以西番译藏文bõd(蕃)字。《明史》西蕃诸卫指甘青一带藏族地区诸卫。(2)宋以后史籍用西蕃(番)泛称甘青一带边地民族。


猜你喜欢

  • 高里集

    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北三十六里高里镇。清乾隆 《潍县志》 有高里集。

  • 杨八景

    即阳八井。今西藏当雄县西南羊八井。清《西藏图考》卷6:由拉撒(今拉萨)“向北行出杨八景口至新桥,即平川,西通后藏”。

  • 丘垭场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丘垭乡。清道光《南部县志》卷2:北路“丘垭场离城二百里”。

  • 乌罗长官司

    明洪武初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永乐十一年(1413)于此置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改属铜仁府。清嘉庆二年(1797)改属松桃厅。明洪武初改乌罗

  • 石崖山

    在今贵州镇远县城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石崖山“石高百仞,屹立如屏,亦曰石屏山,郡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水出,其明如虹,则江必溢,居民候此以避水。山右有路,旋绕屈曲,名九曲冈。《志》云

  • 西土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尚书·康诰》:“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②佛教徒称印度为西土,盖对中国而言,印度居西。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尚书·康诰》:“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

  • 成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析广州置,治所在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隋开皇十年(590)改为封州。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秦州置,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和、礼

  • 疏勒国

    西域古国名。疏勒,又作疎勒、竭叉、沙勒、佉沙、室利讫粟多底、伽师祗离、乞思合儿、可失哈耳、可失哈里、合失合儿、乞失哈里、哈实哈儿、哈失哈等。汉时王治疏勒城(今新疆喀什市一带)。属西域都护。唐贞观初,建

  • 五垒城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寰宇记》卷65沧州清池县:五垒城“在县西南二里。《舆地志》: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中,俗呼为五垒城”。

  • 兴隆寺

    又称南大庙。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但大石佛犹存,故称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称为兴隆寺。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规模宏敞。今存马殿、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