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陉山

西陉山

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元和志》卷14雁门县: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


即“句注山”。


猜你喜欢

  • 大冈

    在今四川康定县东深沟子。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打箭炉营官昌则集列叛乱,与清军在此激战。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惟大冈不下,后由泸定把总王允吉、天全土官王自唐,募健卒五百人,绕至大冈之后

  • 李塬畔

    在今宁夏盐池县南一百二十里。1947年陕甘宁边区盐池县人民政府曾迁驻于此。

  • 绿铜隘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与文成县交界处。《方舆纪要》 卷94景宁县: 绿铜隘在 “县东五十里,与青田八都相接。正统间,黄坛盗起,守此拒之,寇不能入”。

  • 江宁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改临江县置, 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寰宇记》卷90引《舆地志》云:“以江外无事宁静”,故名。隋开皇十年(590)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唐武德三年(6

  • 方山原

    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二年(1142),金人遣贺景仁来分划,“乃割商、秦之半,存上津、丰阳、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余地,弃和尚原、方山原,以大散关为界”。在今陕西省宝鸡市

  • 唐兴州

    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唐兴。元属来远路。明初废。南宋置,治所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北唐兴。辖境相当今百色市西北一带。元属来安路。明初废。

  • 普乐寺

    俗称圆顶子。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上。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为布鲁特和哈萨克诸部王公前来热河观瞻而建。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圆亭子。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

  • 益林镇

    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南益林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阜宁县: “益林镇在城西南六十四里。”在江苏省阜宁县西南部。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益林,人口2.1万。宋称益林浦,明末兴集,

  • 罗隆宗

    即洛隆宗。在今西藏洛隆县东。清乾隆《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罗隆,南川也。城南有川,故名。”

  • 三江千户所

    明置,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村。《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三江守御千户所“在府东北三十七里浮山之阳。洪武二十年建,城周三里有奇”。清初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北三江。属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