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赵州

赵州

①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县 (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元和志》 卷17赵州: “因赵国为名。” 隋开皇中改置栾州,寻复为赵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乡县 (今河北柏乡县),四年又移治平棘县(今赵县)。天宝初改为赵郡,乾元初复为赵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宁晋、元氏、赵县、赞皇、高邑、栾城、临城、柏乡等县及隆尧县一部分。北宋宣和初改为庆源府。金改名沃州。元复名赵州,属真定路。明洪武初省平棘县入赵州,属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为县。

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赵赕千户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废为县。


(1)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改殷州置,治广阿县(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唐武德初移治柏乡县(今属河北)。武德四年(621年)移治平棘县(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宁晋、元氏、赵县、赞皇、高邑、栾城、临城、柏乡、隆尧等地。北宋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金天会七年(1129年)复降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沃州,元复置赵州,属真定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治平棘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直隶。1913年省州为赵县。州南洨河上有著名的隋大业年间所建安济桥,俗称赵州桥。(2)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凤仪镇。属大理路。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为赵县,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赵县重复,1914年改名凤仪县。1960年撤销,并入大理市。


猜你喜欢

  • 十三布政使司

    明代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境内的府、州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明自宣德三年(

  • 厥西县

    ①西晋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南朝宋改置阙西县。②南朝宋置,属南义阳郡。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南齐以后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属义阳郡。南朝宋改作阙西县。

  • 佳木斯

    即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清宣统元年(1909) 于此置桦川县,二年因水患移治悦来镇。1937年置佳木斯市。

  • 洞口浦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 龙亢戍

    北魏置,为马头郡治。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南齐书·裴叔业传》:永泰元年(498),“又遣军主萧璝、成宝真分攻龙亢戍,即虏马头郡也”。南朝梁普通六年(525)于此置龙亢郡。

  • 成都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成都府置,为四川行中书省治。治所在成都、华阳二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以南, 内江、井研以北,简阳、德阳以西,都江堰市以东地区。明初复改为成都府。蒙古入蜀,改成

  • 新兴城

    ①又名新城,俗称白塔营。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南。《晋书· 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九年(384),“垂攻拔邺郛,(符) 丕固守中城,垂堑而围之,分遣老弱于魏郡肥乡,筑新兴城以置辎重,拥漳水以灌之”。即此。

  • 茫部路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威信、彝良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茫部府。

  • 铁边山

    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铁边山 “在安化县北三百二十里。顶平麓险,川流潆绕。宋范仲淹尝置寨于上”。

  • 蛮溪堡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蛮溪堡在 “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