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州

道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郾城县 (今河南郾城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 (627)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平道县 (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六年 (623) 改为南道州。

③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营州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 (643) 废入永州。上元二年 (675)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江华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道州。治所在弘道县 (宋改营道县,即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新田、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元改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 复改道州,省营道县入州。1913年废州为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郾城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西平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627年)废。(2)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元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复为道州。1913年废为道县。


猜你喜欢

  • 兴京

    后金的早期都城。天聪八年(1634)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永陵镇东之老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置兴京厅。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以赫图阿拉为太祖努尔哈赤以前的旧都,

  • 方城山

    ①即王城山。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赤城志》卷20黄岩县:王城山“本名方城山,王羲之《游四郡记》云: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壁立,越王失国,尝保此山”。②在今湖

  • 北佳镇

    即今湖北鹤峰县北北佳镇东。清设鹤峰州州判驻此。1929年至1933年贺龙领导的红军曾建乡苏维埃于此。

  • 大安场

    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大安镇。清光绪《永川县志》卷3:大安场在“县东三十里。原名大坎。邑主许机憩此,更名大安,额书三字于场首。铺户约百家……亦省府通衢”。

  • 大沙井城

    明筑,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四十里。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引巡抚、都御史冯清《沙井道中诗》:“马足凌兢一径斜,晓来天际烂云霞。石沟雨过苔生石,沙井风旋草压沙。”

  • 白超坞

    即白超垒。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十五里。《元和志》卷5新安县:白超故城“一名白超垒,一名白超坞”。

  • 大港镇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大港镇“以通大港而名,与圌山邻近。《志》云:镇西有大港渡,渡江而北,为扬州之苑林村”。(1)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北濒长

  • 宣德州

    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化州置,治所在文德县 (后改名宣德县,在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尚义、张北、崇礼、沽源县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镶黄旗、兴和、商都、化德县等地

  • 夹滩镇

    ①又名夹疃。金置,属交河县。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夹疃。②北宋置,属高唐县。在今山东高唐县东南十五里夹滩。在重庆江津市中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夹滩场,人口 8230。明代建场,因场

  • 交城

    唐置交城守捉,属河西节度使。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