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郏县

郏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晋属襄城郡。 北魏改为城县。 北宋复改郏县, 属汝州。崇宁四年 (1105) 属颍昌府。后复改为郏城县。

②元大德八年 (1304) 复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郏县。以古郏邑为名。清属汝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部。属平顶山市。面积737平方千米。人口56.2万。辖6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为郏邑,先属郑,后属楚。战国属韩。《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皆即此。秦置郏县,治今郏县县城,属颍川郡。东汉、三国魏仍属颍川郡。晋属襄城郡。北魏改名为峡城县,太和十七年(493年)置龙山县,治今郏县东南。北齐废峡城县。隋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辅城县。大业二年(606年)移治今郏县县城;四年改辅城县为郏城县,属襄城郡。唐属汝州。北宋改称郏县,属颍昌府。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郏县入梁县。元大德八年(1304年)置郏县,属南阳府。明、清属汝州。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汝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西南边缘和南部,其支流有肖河、蓝河、青龙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烟叶为主,特产优种牲畜“红牛”、“大尾寒羊”和名贵药材“全虫”。矿产以煤为主。有采煤、水泥、轴承、磨料磨具、耐火材料、金刚砂、陶瓷、铸造、纺织、玉雕、制革、服装等厂矿。洛界公路斜贯全境,郑南西线公路经过中部。古迹有三苏坟、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红石坊、谒主沟钧窑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石镜山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临安县“有石镜山”。《寰宇记》卷93临安县:石镜山,“按《山川记》云:临安县有石镜,在山之东峰。又《郡国志》云:径二尺七寸,其光照如镜之照物,分毫不差”。

  • 小广魏县

    亦名广魏县。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水经·涪水》:“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郦道元注:“小广魏即广汉县也。王莽更名曰广信也。”

  • 郧山县

    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湖北郧西县及陕西山阳县析置,治龙山七里沟 (在今陕西山阳县东南)。取二县首字为名。1947年3月废。旧县名。1946年由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山阳县析置。以两县首字得名。治今山

  • 左南乡县

    北魏置,为左乡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西魏改为安山县。

  • 羡塘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白水塘北。《新唐书·地理志》 宝应县: “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羡塘,证圣中开,置屯田。”

  • 西溪湖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宋《嘉泰会稽志》卷10上虞县:西溪湖“在县(治今丰惠镇)西南三里旧七里湖。《旧经》云:县令戴延兴立,周七里,故以为名。溉田二百顷”。

  • 羊同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

  • 南谯郡

    ①东晋太元中侨置,治所在山桑县 (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南朝梁移治蕲县 (今巢湖市)。北齐废。②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涡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涡阳县 (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

  • 慕义里

    在汉魏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北魏建崦嵫馆于此,以处西域诸国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北魏于此建崦嵫馆,作西域诸国来人栖舍。

  • 郜成侯国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东汉省入成武县。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钱大昕等以为当作邛成侯国,西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封外戚王奉光为邛成侯,置邛成侯国于此。属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