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鄀州

鄀州

①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云泽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南)。隋废。

②西魏置,治所在武宁郡乐乡县 (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乡北乐乡关)。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贞观八年 (634) 废。


西魏置,治乐乡县(今湖北荆门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钟祥、荆门等市县部分区域。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钟祥二市。贞观八年(634年)又废。


猜你喜欢

  • 北镇

    ①金改北砦置,属行唐县。即今河北阜平县。明昌四年(1193)改置阜平县。②原属山东滨县。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滨县东南有北镇。即今山东滨州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82年于此设滨州市。(1)古镇名

  • 法华寺

    在今上海市长宁区东南部法华镇路。北宋开宝三年 (970) 始建,元、明、清时曾多次重修,近代废弃。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分部所在。

  • 西益、潼州

    南朝梁武陵王萧纪置,治所在巴西、梓潼郡(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梓潼、安县及德阳、江油部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潼州。

  • 小巴山

    亦名小巴岭。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寰宇记》卷140难江县:“小巴岭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周地图》云:此山之南即古之巴国。其岭上多云雾,盛夏犹有积雪。又有北水源出此山。”

  • 崖山

    即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寰宇记》 卷157广州新会县: 崖山 “在县南八十里,临大海,出龙眼子、木威、橄榄之树”。古称厓山,又称厓门山。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珠江出海处最西口门崖门东面,与汤

  • 雷陂

    ①亦曰雷塘。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汉书·景十三王传》: 江都王建 “游雷波”。颜师古注:“波读为陂。雷陂,陂名。” 《新唐书·杜佑传》: 佑为淮南节度使,“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

  • 凡城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三国志·魏书·乌丸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亲征蹋顿,“(袁)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又《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四年(338),慕容皝“分兵讨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

  • 夏、周国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国语·郑语》: “己姓昆吾、苏、顾、温、董……则夏灭之矣。” 《左传》: 成公十一年 (前580),“苏忿生以温为司寇”。按苏忿生为武王时司寇,可见武王时苏子己居

  • 于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城内于山。 《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九仙山在府城内东南隅。今名于山。”(1)古称九日山、九仙山。在福建省福州市中心。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由花岗岩构成。多文物古迹。有宋至近代

  • 三佛齐

    又作三弗齐、三佛国。都城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