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时纪邑。后入齐。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三十里瓦城。《春秋》: 庄公元年 (前693),“齐师迁纪郱、鄑、郚”。《方舆纪要》 卷36昌邑县 “訾城”条: “鄑亦读訾,本 一城也。唐武德二年置訾亭县,属潍州。六年废。俗呼为瓦城。”

②春秋时鲁地。当在今山东汶上县附近。《春秋》: 庄公十 一年 (前683),“公败宋师于鄑”。杜注: “宋、鲁间地。”


古邑名。(1)春秋纪邑,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北。《春秋》庄公元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即此。(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南一带。《春秋》庄公十一年(前683年):“公败宋师于鄑。”即此。


猜你喜欢

  • 圆照寺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 竺州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黄栌城

    一作黄芦城。北周置,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唐杜佑 《通典》 卷177河南府永宁县: “后周置黄栌、同轨、永昌三城以备齐。”北周置,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

  • 平地县

    蒙古至元三年(1266)以平地袅置,属大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明洪武中废。古县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于平地袅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北三号地乡苏

  • 东衡州

    南朝梁承圣中置,治所在曲江县(在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清一统志·韶州府》:“时有衡州治含洭,故谓此为东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韶州。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番州置,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

  • 卢城县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卢龙县置,为平州治。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金复名卢龙县。古县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赐平州卢龙县名为卢城县。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为平州治。金复名卢龙县。

  • 大莆林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清于此设大莆林汛。日本占领期间改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

  • 南坪营

    清雍正七年 (1729) 于南坪坝置,属松潘镇。即今四川南坪县。设守备驻防。《清一统志·松潘厅》: 南坪营 “管辖羊峝、芝麻、隆康等各番民”。

  • 僧加剌

    即师子国。或译作僧伽罗、僧诃罗、僧伽喇。即今斯里兰卡。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僧加剌, 叠山环翠, 洋海横。”

  • 夏屋

    战国燕地,后属魏。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水经· 滱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曰: “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城曲逆”。即此。朱右曾 《汲冢纪年存真》 列于惠王二十年 (前350)。古邑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