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夏至春秋时古国。姒姓。春秋时灭于莒。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三十里鄫城。《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6),“使鄫子来朝”。又襄公六年 (前567),“莒人灭鄫”。即此。后亦曰缯。《史记·吴世家》: “夫差七年,败齐师于艾陵,遂至缯。” 秦置缯县。

②亦作缯。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方城县一带。《史记·周本纪》: 幽王废申后,“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③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四十里。《春秋》: 襄公元年 (前572): “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杜注: “郑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 《水经· 淮水注》: 涣水 “又东径鄫城北”。即此。


(1)古国名。(1)西周封置。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史记·周本纪》:“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2)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春秋时灭于莒。(2)古邑名。又作合。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东南。《春秋》襄公元年(前572年):“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即此。


猜你喜欢

  • 大湖

    又名硕项湖或硕濩湖。今江苏涟水、沭阳、灌南等县间。《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四年(1354),“搏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与贼战安东之大湖,大败之,遂复安东”。即此湖。早已成陆。(1)古湖名。又称灌湖、硕

  •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 截洞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截洞,“ (明) 景泰二年,苗 ‘贼’ 韦同烈伪称苗王,纠众数万屯聚截洞,攻平越、清平。官军进讨,会师兴隆,贼迎战,击败之,遂退据香炉山。洞盖与香炉山

  • 白石水

    ①亦名白石山水。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河,流入裕溪河。《水经·沔水注》:“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晋书·石季龙载记》:东晋咸康五年(339),石虎遣将寇荆、扬北鄙,“朱保又败王师于白石”。即此。②

  • 杭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临安府置,二十一年 (1284) 为江浙行省治所。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至正二十六年 (1366)朱

  • 宜宾县

    ①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以避太宗讳改义宾县置,属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熙宁四年 (1071) 省入僰道县。②北宋政和四年 (1114) 改僰道县置,为叙州治。治所

  • 留宾场

    即今四川南溪县东北三十里留宾乡。清嘉庆 《南溪县志》 卷 3: 留宾场 “在县东北三十里”。民国 《南溪县志》 卷1: 留宾场 “元时明玉珍据蜀,名游兵镇。明永乐时更今名,清雍正二年复设场”。

  • 玉带河

    ①在今河北省中部, 自博野经肃宁、任丘、雄县,至霸州市东南与永定河相汇入于海。《元史·河渠志一》 “河间河”条:泰定三年(1326)都水监言,“古陈玉带河, 自军司口浚治,至雄州归信县界,以导淀泺积潦

  • 木剌兰山

    当在今蒙古国南之南戈壁省境。《新唐书·王忠嗣传》:天宝元年(742),“突厥新有难,忠嗣进军碛口经略之。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忠嗣以其方強,特文降耳,乃营木剌兰山,谍虚实”。

  • 粤汉铁路

    从广州至武汉。全长1096公里。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动工,粤段、湘段分段修筑。1936年全线贯通。今为京广线南段。京广铁路南段,即广州—武昌段的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