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州
①唐贞观十 一年 (637) 改南龙州置,治所在望水县 (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晋宁县西部及易门县地。天宝后废。
②金大定二十四年 (1184) 改颍顺州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新郑二市地。明万历三年 (1575) 以避神宗朱翊钧讳改为禹州。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颍顺州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今河南省禹州、新郑二市一带。明万历三年(1575年)改名禹州。
①唐贞观十 一年 (637) 改南龙州置,治所在望水县 (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晋宁县西部及易门县地。天宝后废。
②金大定二十四年 (1184) 改颍顺州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新郑二市地。明万历三年 (1575) 以避神宗朱翊钧讳改为禹州。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颍顺州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今河南省禹州、新郑二市一带。明万历三年(1575年)改名禹州。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二十里南固城。北魏属中山郡。北齐废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 (598) 复置,属定州。移治今唐县西三十里西雹水。大业初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圣历元年 (698) 移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清一统志·乌喇特》:东德尔山“在旗(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西北一百二十里”。
北周置,在今河南宜阳县南。《北齐书·段韶传》: “有柏谷城者,乃敌之绝险,石地千仞,诸将莫肯攻围韶……遂鸣鼓而攻之,城溃。”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南。北周建筑石城,恃为险守,《北齐书·段韶传》:“有柏谷城者
清光绪十年 (1884) 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岸温河村。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唐白居易有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诗。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1944年洛阳沦陷时,因日军
①北魏置,属邓州。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后废。②南朝宋泰始七年(471)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南齐治所在武桑县(今合浦县北)。梁、陈时废。③西魏置,治所在春陵县(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隋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环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宋熙宁八年(1075) 属宜州。徙治带溪砦 (今县北),元丰六年(1083) 复徙旧治。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移治今
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北松树镇。旧属抚松县,北距抚松县与南距临江县均一百五里。民国 《抚松县志》 卷1: 松树镇 “原名松树嘴,四面依山傍水,在县城西南公安二区管境,为赴临江之通衢,距城九十里。……推为邑中
即今河北平泉县。旧称东河汛。清雍正九年(1731)于此设守备驻防,后又增置千总参将于此。
清康熙三年(1664)郑成功之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南市。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废。见“东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