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勒

铁勒

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名,亦作狄历、敕勒。因其车轮高大,中原人称之为高车。《魏书·高车传》: “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 丁零、狄历、敕勒、铁勒,同名异译,有学者认为都是Turk (突厥) 一名的译音。最早见于汉籍者为丁零 (又作丁令、丁灵),秦汉之际被匈奴征服,所居在匈奴北,北海 (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一带。后常乘匈奴衰乱攻其北面。东汉时,部分丁零人南徙至今甘肃、阴山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十六国纷扰之际,入居内地的丁零人曾在河南建立过短暂的 “翟魏” 政权 (388—392)。其居漠北者,即 《魏书》 所载高车 (敕勒),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等种,“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常与柔然为敌,亦不时侵扰北魏。拓跋珪北征高车,度弱洛水 (今蒙古国土拉河),西至鹿浑海,破袁纥部,虏其众南来。其解批、斛律等部相继内附于北魏。后拓跋焘又征高车东部于己尼陂 (即今贝加尔湖),降其十余万落,皆徙置漠南。漠北高车部落尚有十二姓,役属于柔然。太和十一年 (487),其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统众十余万落,因不满柔然可汗,率部西迁至高昌西北,自立为王,建高车国 (487—541),后为柔然所灭。北朝末以来,其诸部皆被统称为铁勒,分布在东起独洛河 (今蒙古国土拉河) 以北直到北海、西至西海 (今哈萨克斯坦里海) 的广大地域。其部落多见于 《隋书·铁勒传》 ( 《北史》 同) 记载者有独洛河以北的仆骨、同罗、韦纥 (即袁纥)、拔也古、斯结(一作思结)、浑、斛薛等十姓,伊吾之西、焉耆之北、傍白山 (今天山东部) 的契弊 (一作契苾)等九姓,金山 (今阿尔泰山) 西南的薛延陀等四姓,康国北、傍阿得水 (一说今伏尔加河) 的诃咥、曷截 (即曷萨) 等八姓,得嶷海 (一说即今里海) 东西的苏路羯等四姓,拂林东的恩屈、阿兰等四姓,加上北海之南的都波,共四十部。突厥汗国兴,铁勒诸部受其统治,隋时分属东、西突厥。唐初,薛延陀部强盛,其首领夷男自立,入贡于唐,贞观三年(629),受唐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郁督军山 (今蒙古国杭爱山) 北,漠北回纥 (即韦纥)、拔野古、阿跌、仆骨、同罗、霫等诸大部皆属之。贞观四年,唐平东突厥后,漠北铁勒诸部共奉唐太宗为 “天可汗”,称从漠北入朝之路为 “参天可汗道”。二十年,回纥与唐军攻灭薛延陀,铁勒诸部皆归附唐朝,乃置诸都督府、州,各以其酋领为都督、刺史以羁縻之,统于翰海都护府。后突厥复兴,又征服漠北铁勒诸部,部分铁勒部落南迁至河西及河套各地。天宝三年(744),回纥击灭后突厥汗国,建立回纥汗国。此后铁勒一名逐渐消亡。


猜你喜欢

  • 龙潭镇

    ①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句容县:龙潭镇“地有龙潭,因名。镇逼临大江。明初置巡司,兼设龙潭水马驿。建文四年燕王济江,次龙潭,是也。正统二年复建岁积仓于此,为滨江要害”。清康熙

  • 可渡关

    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可渡乡。明洪武初建。清有巡司驻防。在云南省宣威市区北可渡村。地处云、贵两省交界处。有可渡关城址、古驿道、古炮台等古迹。可渡关城址呈椭圆形,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10米,开有南北两关

  • 派潭墟

    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派潭镇。清有千总驻防。

  • 长勇堡

    明置,属沈阳中卫。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明《辽东志》卷3:长勇堡“官军五百八十三员名,堡东地势平漫,临境武靖营可按伏”。

  • 琉璃关

    明置,属南江县。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十里。《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琉璃关 “关口有石磴,巉岩为险”。

  • 长沙沟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长沙沟在“县东二十五里。西接运河,东入广洋湖”。

  • 南和郡

    北周置,属洺州。治所在南和县 (今河北南和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南和县(今属河北)。属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隋开皇初省。

  • 雍齿城

    在今四川什邡县。《史记·留侯世家》:高帝六年 (前201),“封雍齿为什方侯”。《正义》 引《括地志》 云: “雍齿城在益州什邡县南四十步。汉什邡县,汉初封雍齿为侯国。”

  • 姚湾集

    一作窑湾。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清史稿·地理志》 邳州: 姚湾有汛。

  • 同心清真大寺

    俗称大寺。在今宁夏同心县城西南隅高地上。明初改元喇嘛教寺庙而成。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两次重建。为宁夏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系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建筑风格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