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门关

铁门关

①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铁门关 “在县西北百里,距关二里即遵化县界之李家谷口。《郡志》: 关南十五里为窟窿山,山多洞穴,高与铁门关齐”。

②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陕西定边县东北界上。《宋史·王超传·子德用》: 至道二年 (996),“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超帅兵六万出绥、夏,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

③金置,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七十里汀河乡东南前关村。《方舆纪要》 卷31利津县: “旧置关于此,以控滨海之险。稍东丰国镇也。”

④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明一统志》卷59汉阳府: 铁门关 “在禹功矶旁。吴、魏相持,用兵沔口,于此设关为险”。

⑤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 即此。唐诗人岑参 《题铁门关楼》 诗: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人。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⑥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元史·太祖纪》: 十六年 (1221) “夏四月,驻跸铁门关”。《明史·西域传》: 渴石 “又西三百里,大山屹立,中有石峡,两崖如斧劈。行二三里出峡口,有石门,色似铁,路通东西,番人号为铁门关,设兵守之。或言元太祖至东印度铁门关,遇一角兽,能人言,即此地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尔勒市间。扼孔雀河上游长达14千米的陡峭峡谷的出口,是古代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孔道。晋代在此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峡谷亦因之称铁关谷,也叫遮留谷,今通称哈满沟。峭壁千仞,地势险要。唐代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有“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句,在其《银山碛西馆》诗又有“银山峡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句。今遗址尚存。关旁绝壁上刻有隶书“襟山带河”四大字。


猜你喜欢

  • 河源水

    即今广东东江。《元和志》 卷34博罗县:河源水 “东自归善县界流入,南去县一百步”。

  • 东冶镇

    ①清置,属五台县。即今山西五台县西南二十五里东冶镇。康熙二十二年(1683)圣祖玄烨西巡经此。②即今山西阳城县东南东冶镇。《清一统志·泽州府》:东冶镇“在阳城县东南五十里。本朝乾隆二十二年,移拦车镇同

  • ①春秋晋邑。当在今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左传》: 襄公十一年 (前562),“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即此。②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冬,吴伐楚。入棘、栎

  • 草市

    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西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二年 (937),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举魏州反,“遣兵渡河焚草市”。胡三省注: “时天下兵争,凡居民在城外,率居草屋以成市里,以其价廉功省,猝遇兵

  • 台北府

    清光绪元年(1875)置,治所在淡水县(今台湾省台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新竹、宜兰以北地区。光绪二十年(1894)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占领,府废。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淡水

  • 石梯守捉城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 层檀国

    一般指在黑衣大食境内由塞尔拉族建立的政权而言。公元11世纪向外扩张领土。《宋史·外国传六》:“层檀国在南海旁,城距海二十里。熙宁四年始入贡。”

  • 老木园

    在今四川巫溪县西北。清道光《夔州府志》卷31:嘉庆二年(1797)四月,“大宁奸民陈崇德作乱于老木园”。次年,为将军观成攻破,崇德败死。

  • 邕江

    即今广西南宁市南良凤江。《元和志》 卷38邕州: “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 《舆地纪胜》 卷106邕州: “ 《寰宇记》 云: 贞观改邕州,近邕溪因名。源出钦州。” 《清一统志·南宁府》: 邕江 “在

  • 宁静山

    即今西藏芒康县西之芒康拉,为横断山脉峡谷区主要山脉之一,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清《西藏图考》卷3:雍正五年(1727)“于巴塘西、察木多之东,勘定疆界,立界碑于南墩之宁静山。山以东属巴塘, 山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