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林堰
又名银淋堰。唐景福初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银淋堰,“《续志》 云,苏、常承中江下流,常病漂没,故筑银淋五堰以窒之,自是中江不复东,而宣、歙皆自芜湖以达于大江。又以石窒五堰路,又液铁以固石,故曰银淋,今讹为林”。
又称银淋堰、银树堰、银澍堰。在今江苏省高淳县东南东坝镇西,为胥溪运河五堰之一。唐景福二年(893年)杨行密将台濛筑,用以蓄水,以转运太湖流域粮米。
又名银淋堰。唐景福初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银淋堰,“《续志》 云,苏、常承中江下流,常病漂没,故筑银淋五堰以窒之,自是中江不复东,而宣、歙皆自芜湖以达于大江。又以石窒五堰路,又液铁以固石,故曰银淋,今讹为林”。
又称银淋堰、银树堰、银澍堰。在今江苏省高淳县东南东坝镇西,为胥溪运河五堰之一。唐景福二年(893年)杨行密将台濛筑,用以蓄水,以转运太湖流域粮米。
又名枫香店。明置,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北柳溪乡驻地枫香驿。《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枫香店“在县北四十里。亦曰枫香坂,向有枫香驿。明崇祯十年,流寇犯境,官军御贼于此,败绩”。集镇名。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北部
①汉匈奴集会处。《汉书·匈奴传》:“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其地一在漠南,元光六年(前129),卫青出上谷击匈奴,至龙城。此时匈奴单于庭在今大青山地区,龙城应离此不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东。为巴里坤领队大臣驻地,光绪十四年(1888)废。
简称永济桥。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四十里程阳村。民国 《三江县志》 卷3: 永济桥“在程阳村。于民国九年为程阳乡,属八寨所建。石砌大礅五,上架四丈余长盈抱之杉树,凡三层,横跨江流。桥上设亭二十四间,
明宣德三年(1428)改大侯长官司置大侯御夷州,直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大侯寨(即今云南云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云州。明宣德三年(1428年)升大侯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云县罗闸河南岸。直属云南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郊正觉山麓。《明一统志》 卷67: “蜀僖王墓,在华阳县正觉山。” 嘉庆 《四川通志》 卷44华阳县: 蜀僖王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正觉山”。僖王为第三代蜀王朱友壎,墓由砖券拱砌成,全长
即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额默勒河”条下:平库河“在(黑龙江)城西北一千二百里。俱出兴安岭,北流入黑龙江”。
亦作永兴堡。明置,属兴武营所。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七十四里苏步井乡英雄堡。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于此战胜马鸿逵部,遂改为英雄堡。
霍耳章谷安抚司的简称。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旧炉霍县)。《清史稿· 四川土司传》: 霍耳章谷安抚司 “光绪二十年,瞻对欲夺其地,鹿传霖派兵灭瞻对,同倬倭一并改流。后发还,而章谷无人承领,改为炉
北宋置,属阳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东三十里江南乡。(1)在吉林省敦化市中部。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江东,人口 1730。因位河南而名。1956年设江东乡,1958年改公社,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