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县
即昌门县。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寰宇记》卷104祁门县: “本名阊门,著于秦汉之代。县有巨石夹流水两相对,其状如门,故号阊门焉。东北又有涌流,其山左右云峰削成,其中坦陆周回数顷。唐永泰元年,土人方清作乱,屯石埭城,故取其城置邑,因权立阊门县,其城拒险作固,以为守备。”
即昌门县。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寰宇记》卷104祁门县: “本名阊门,著于秦汉之代。县有巨石夹流水两相对,其状如门,故号阊门焉。东北又有涌流,其山左右云峰削成,其中坦陆周回数顷。唐永泰元年,土人方清作乱,屯石埭城,故取其城置邑,因权立阊门县,其城拒险作固,以为守备。”
即缚吒城。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西巴尔赫。 《新唐书·西域传·谢传》: “石汗那,或曰斫汗那。自缚底野南入雪山。”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明 《寰宇通志》 卷41饶州府: 康郎湖 “在余干县西七十里。即鄱阳湖南涯”。《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余干县: 康郎湖“因康郎山名”。
①涑水的别称。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水经· 河水注》: 涑水 “出河北县雷首山,……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②即大雷池水。在今湖北黄梅县及安徽宿松、望江县以西长江北岸,相当今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雅州 (今四川雅安市)。后废。
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二十四里。1964年秋在村西南二里的漫坡土岗上发现古遗址。1972年开始发掘。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30万平方米。内含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仰韶文化过渡期,龙山文化早晚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南河西岸。东汉属汉阳郡。晋仍属天水郡。北魏废。北周复置,属略阳郡。隋属天水郡。唐初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734)移治敬亲川(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北宋时又
在今湖北竹山县境。《隋书·地理志》:竹山县有花林山。
在今海南文昌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抱虎岭 “在文昌县”。明正德 《琼台志》卷5: 抱虎山 “山石状如虎,左山回抱于右,故名”。
在今贵州平坝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123平坝卫: 袈裟岩“削壁千仞,如展袈裟。其相接者又有包玉岩”。
又作伊鲁河卫。明正统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伊鲁河流域。后废。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2:“伊鲁河卫,正统后置,旧讹亦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