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腾打不苏
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西北阿拉坦嘎达苏苏木)。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镶白旗驻地。
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西北阿拉坦嘎达苏苏木)。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镶白旗驻地。
一名玉杵关。在今贵州贵定县东。《清一统志·贵阳府》 关隘:打杵关“在贵定县东五里。其地亦名打鼠岭”。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唐至明初沧州治所,故名。
唐垂拱元年(485)改华阴县置,属华州。治所即今陕西华阴市。神龙元年(705)复名华阴县。古县名。唐垂拱元年(685年)改华阴县置,治今陕西省华阴市。初属华州,后改属太州。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华阴
1912年于化林坪置,属康安道。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1914年废入泸定县。
又名大硐喇。即今贵州铜仁市东三十四里云场坪镇。因产朱砂,明初设银场坪水银局,后以银场坪谐音称为云场坪。1899年美国殖民者侵入,掠取汞矿,设立大硐喇汞矿厂。民国年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理。1953年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绥州。治所在开疆县(今陕西米脂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吴堡和米脂县北部、横山县东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置,治抚宁县(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属绥州。辖境相
北宋置,属太康县。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民国初置县佐于此。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崔桥,人口4800。原名徐集、九龙集,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改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南五十里唐官屯镇。清设千总汛于此。同治 《静海县志》: “唐官屯千总汛分管卫河东岸。北自陈官屯起,南至青县马厂止,计长四十六里。西岸北自曹家疙疸起,南至青县赵家洼止,计长四十里余。”
又名周口镇、周家埠。即今河南周口市。当贾鲁河入沙河处。明至清末为豫东重要商埠。旧属商水县,清设通判驻此。民国 《商水县志》 卷5《集镇》 引 《旧志》 云: “周家口镇,城东北十八里小黄河与沙河汇流处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境。《山海经·中山经》: 柴桑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晋陶潜家于柴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