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正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建昌中营。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特木里)。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建昌中营。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特木里)。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寻甸州城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后徙曲靖府城 (即今云南曲靖市)。初领云南、临安、澂江、广南、曲靖、普洱、开化、东川、昭通、广西、武定、元江、镇
即文渊县。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北同登县。《清史稿·越南》:光绪十一年(1885),冯子材大败法国侵略军于镇南关,随即“率兵攻文渊,法军弃城走。诸军三路攻谅山”。
①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一百五里。民国《湖北通志》 卷36竹溪县: 铜钱关 “嘉庆间总兵王凯、参将林泰带兵驻守”。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地处鄂陕交界,为古代交通要冲。集镇名。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明洪武初改提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西三十六里提溪司。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铜仁府。清以后废。明洪武初改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江口县西,属铜仁府。后废。
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武功县: “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衙岭山,“褒水出其南,斜水出其北,雍梁之间称为阻隘,俗谓之马鞍山”。
①南朝宋永初三年 (422) 分豫州淮东置,治所在历阳 (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和安徽定远、来安、和县等县以西,河南光山县、新县、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淮南地。永嘉七年(430) 省。大明
①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南六十三里。因西宁水得名。西晋末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复置,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崇仁县。②东晋成帝时置,属西平郡。
即上朱岭。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境。
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原强宗部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北三十五里阳宗镇。万历《云南通志》卷2:“强宗讹为阳宗。”明属澂江府。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河阳县。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