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阳关
即斗焰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斗焰关亦名陡阳关。“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
又称斗焰关。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斗焰山北。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遂克之,即此。
即斗焰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斗焰关亦名陡阳关。“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
又称斗焰关。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斗焰山北。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遂克之,即此。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辽州。治所即今山西盂县。《元和志》 卷13盂县: “原仇山,在县北三十里,……县取此山为名。” 大业二年 (606)改为盂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石艾县置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清一统志·河间府 一》: 洋东淀 “在肃宁县东南三十里。旧时铁灯竿诸水所汇,下流入中堡河。今湮”。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又称阿雅尔淖尔。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南玛纳斯湖。
即可汗浮图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旧唐书· 地理志》 北庭都护府:“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讨高昌,西突厥屯兵于浮图城,与高昌相响应。”即“可汗浮图城”。
在今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新建碑亭内。《明一统志》 卷87曲靖府: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余里。隋牂牁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部诸蛮立誓盟之碑”。清康熙十八年 (1679)
①在今河北涉县西。《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通利渠在 “县西一里。下流入于涉河,居民资以灌溉”。②又名鱼君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任丘县: “有通利渠。开元四年,令鱼思贤开,以泄陂
即陶关。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八十二里桃关。《明史·四川土司传》: “其通西域要路,为桃坪,即古桃关也,有绳桥渡江。”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之雪兰莪。清谢清高《海录》有专条记述。
①在今安徽青阳县东。《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石龙山“在县东四十五里,蜿蜒如龙”。②在今浙江庆元县治松源镇西隅。《方舆纪要》卷94庆元县:石龙山在“县治西。蜿蜒如龙”。③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九十里,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