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迹山

马迹山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之马山。《舆地纪胜》卷6常州:马迹山“在州东太湖中,岩壁间有马迹隐然,世传秦王游幸,马所践”。《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马迹山“其西麓地名西青,石壁屹立,下有马迹,因名。上有避暑宫,相传吴王阖闾故址也。宋置马迹山寨。建炎中,赤心队将刘晏,保马迹山以捍寇。元时亦置巡司。明初下常州,俞通海以舟师略太湖,入马迹山,破张士诚水砦,即此”。原系太湖中主要岛屿,1969年围湖造田,始与北岸连接成半岛。

②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马迹山“在城东南三十余里。有青童君马迹,故名。又有灵洞,抱朴子丹井存焉”。《清一统志·镇江府一》:马迹山,“《府志》:在今紫府观,即道书第四十九福地”。

③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明《寰宇通志》卷42饶州府:马迹山“在府城东二十里。一名马蹄。晋王炼丹其上, 后人即其处建仙坛”。《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马迹山,“道书为第五十二福地。晋王遥炼丹其上。有斗坛、炼丹井、石药盂遗迹”。

④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马迹山“在武昌县南百八十里。石上有双马迹”。

⑤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水经·沔水注》:“(旬阳)县北山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作字, 人不能上,不知所述。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


又称马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一半岛上。山体主要有砂岩、花岗岩构成。“太湖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63.5米。《读史方舆纪要》称,山“西麓地名西青,石壁屹立,下有马迹,因名”。一说世传岩壁间马迹为秦始皇游幸马所踏,故名。山上古迹众多,有吴王阖闾避暑宫、西施伴吴王夫差处盘马湾、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地、清乾隆帝南巡驻跸处的唐贞观时建祥符寺、南宋韩世忠避难处梅梁小隐(又称三老屋)和战鼓墩等。宋置寨,元置巡司。为太平天囯侍王李世贤屯兵抗清之地。抗日战争时为太湖地区革命根据地。峰峦起伏,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昔为岛屿,1969年围湖造田后,始成半岛。山产果品,橘和杨梅尤佳。


猜你喜欢

  • 白马水

    ①在今河南滑县、濮阳市境。《水经·河水注》:“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泆,通濮、济、黄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径鹿鸣城南,又东北径白马县之凉城北。又东南径濮阳县,散入濮水,所在决会,更

  • 云安军

    北宋开宝六年(973)置,治所在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夔州路。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治云

  • 水口关

    清置,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水口镇。《清一统志·太平府》 “平南关”条:“又有水口关在(龙州)厅西北九十五里。关外大河,舟楫直达交阯。旧时封禁。本朝乾隆五十六年,复准开辟通市,由同知给腰牌放行,有兵防守。

  • 凤凰川

    亦名白桃川。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郪口乡境。《寰宇记》卷87长江县:“唐上元元年以旧县不安,移在明月山下凤凰川。”

  • 雨金堡

    北宋置,属富平县。即今陕西临潼县北雨金镇。《寰宇记》 卷31耀州富平县: 金雨堡 “在县东南三十里。有一泊,每有天雨,水流入似金色,俗呼为雨金堡”。

  • 唐浦镇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唐浦镇 “自葑门东十二里为金鸡堰,又六里为斜塘营,又东六里至唐浦,乃吴淞江折而南处,土坝在焉。……唐浦设险,所以遏寇从吴淞江突至之患也

  • 韦州

    西夏置,治所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韦州静塞监军司治此。元废。又作威州。西夏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镇。蒙古废。

  • 塔噶尔齐

    即今新疆莎车县北塔尕尔其乡。《清一统志·叶尔羌》: 塔噶尔齐 “在叶尔羌城东北二十里”。

  • 英额池

    一作殷格池。即今青海天峻县西北与德令哈市交界处之哈拉湖。蒙古语意为 “黑海子”。《清史稿· 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北右末旗有英额池,“池周一百五十余里,其水东南流,会于喀喇锡纳河”。

  • 元都观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唐崇业坊。宋敏求《长安志》卷9:“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元都观。”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