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骆驼山

骆驼山

①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清一统志·宁武府》: 骆驼山 “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相传明李文忠北征,尝憇兵于此”。

②亦名鞍子山。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北滦河西之骆驼山。《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 (1370),“大将李文忠、赵庸败元太尉蛮子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至开平”。

③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明 《辽东志》 卷1:骆驼山在 “ (复州卫) 城西三十里”。民国 《奉天通志》 卷83复县: 骆驼山 “山形突兀如骆驼状,故名”。

④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方舆纪要》卷34博平县: 骆驼山在 “县西北十五里。土阜巍然,形似骆驼”。

⑤在今贵州石阡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骆驼山,“ 《志》 云,在石阡司西三里。又西为飞马山”。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东北骆驼山。《国榷》: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出师,进败元平章沙不丁于白海子之骆驼山,即此。


猜你喜欢

  • 汤村镇

    简称汤镇。即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宋《乾道临安志》卷2:汤村镇“本仁和镇,端拱元年改,隶仁和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镇为海潮所陷,后复涨为平陆。宋苏轼开汤村运盐河,即此。古镇名。即今浙江省

  • 三卫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之地,通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简称三卫。其牧地在今内蒙古东北部洮儿河、绰儿河下游和黑龙江西部嫩江下游一带。宣德、正统间逐渐南徙,其后遂定牧于蓟

  • 长芦江

    亦名沙河、西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芦镇。《宋会要辑稿》方域17:天圣三年(1025),“淮南制置使张纶请开真州长芦口河道。从之”。

  • 化注县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三十里。南朝梁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又废。

  • 陉城

    又称陉庭、汾陉。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史记·白起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即此。又《韩世家》作“秦拔我陉城汾旁”,《范睢传》作“秦攻韩汾陉,拔之”。盖陉城在

  • 万全都司

    明宣德五年(1430)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宣府卫(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内、外长城间的赤城、怀来以西和宣化、阳原县以北地区。地势险要,位于京师门户居庸关外,尤其在开平、兴和等卫

  • 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起义路(原维新路) 100号之1。此处在清代原为抚标右营的府署,后为国民党政府的广州市公安局。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恽代英、周文雍等遵照党中央指示

  • 修岭镇

    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修岭下。《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广昌县: 修岭镇 “在县西南十里,俗谓之秀岭。宋绍圣中置巡司,明因之”。清乾隆三十年(1765) 裁。

  • 婺源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

  • 松浦镇

    ①亦作松北镇。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松花江北岸松浦镇。民国 《东北年鉴》: 呼海铁路(松浦至海伦) 以此为起点。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四十四里。明、清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92慈溪县: 松浦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