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山
①一作凤鸣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凤鸣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秀丽,甲于群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鸣凤山“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泉甚清凛,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祐间有凤鸣鼎新之谶,因名”。今县治鸣凤镇即以此山而名。
②在今云南楚雄市西。《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楚雄县: “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志》 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 《明一统志》 作“凤山”。
①一作凤鸣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凤鸣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秀丽,甲于群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鸣凤山“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泉甚清凛,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祐间有凤鸣鼎新之谶,因名”。今县治鸣凤镇即以此山而名。
②在今云南楚雄市西。《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楚雄县: “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志》 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 《明一统志》 作“凤山”。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即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后废。
1924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省高雄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高雄市,为台湾省辖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北、东、南为高雄县境所包,西临台湾海峡南口。面积153
清嘉庆十九年(1814)析会泽县地置,属东川府。治所即今云南巧家县。民国《云南巧家县调查地志资料》:“巧家二字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此土身殁后,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
金置,属蒲台县。在今山东滨州市南或博兴县北。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新唐书·五行志》:“垂拱二年九月己巳,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米麦之异。武后以为休应,名曰庆山。”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都匀府。治所在来牛寨 (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都江镇)。1913年改为都江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属都匀府。1913年改都江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资治通鉴》:武周延载元年(694),“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傑破吐蕃㪍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冷泉及大岭”。胡注:“大岭,谷名。”天宝元年(742),“十二月,陇右节度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为新安江支流。《舆地纪胜》卷20歙县:丰乐水“在歙县,出黄山”。《清一统志·徽州府一》:丰乐水“在歙县西北,源出黄山, 南流至府城西三里入练溪。《方舆胜览》:浙江四源,一出歙之黟
即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赤水河。《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与竹水合,水南出竹山,北径媚加谷, 历广乡原东, 俗谓之大赤水, 北流注于渭。”
五代唐置,在今山西灵丘县西。《辽史·耶律斜轸传》:统和四年(986),“斜轸至安定,遇贺令图军,击破之,追至五台,斩首数万级”。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