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左传》: 桓公八年 (前704)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 黄、 随不会, 使章让黄”。又,僖公十二年 (前648),“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 ‘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水经·淮水注》: “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 今故城遗址尚存。

②春秋时齐邑。《春秋》: 桓公十七年 (前695),“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又,宣公八年 (前601),“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可见,此黄为由鲁至齐所经之地。《水经·瓠子河注》: 昌国县有黄山、黄阜。或即 《春秋》 黄之故地。其地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

③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六十二里孔梁寺村。《左传》: 隐公元年 (前722),“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杜注: “黄,宋邑。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战国时为魏邑。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十七年 (前333),“围魏黄,不克”。即此。


(1)古国名。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隆古集附近。春秋时灭于楚。《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即此。(2)古邑名。(1)又作外黄。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以黄沟得名。《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即此。秦置外黄县。参见“外黄”。(2)在今山东省冠县南。春秋时属齐。《春秋》桓公十七年(前695年):“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即此。(3)即“小黄”。


猜你喜欢

  • 长利郡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属洛州。治所在南商县(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后改为慎政郡。《魏书·地形志》 讹为“苌和郡”。

  • 塔里木河

    在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叶尔羌河、和田河和阿克苏河,在阿瓦提县东汇合后,称塔里木河,全长2179公里。为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8: 塔里木郭勒 “在阿克苏东南三百里。西域大

  • 定陶县

    ①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西汉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后为济阴郡治。隋属济阴郡。唐省入济阴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979) 复置,为广济军治。金属曹州。明洪武初废。四年 (1371) 复

  • 唐福镇

    北宋置,属仁寿县。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四十五里。

  • 千人湖

    在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寰宇记》卷130兴化县:千人湖在“县东北百二十里。故老相传云,隋末有千余人避难于此,得见太平,因名千人湖”。

  • 扬之水

    即今安徽新安江支流扬之河(练河)。源出安徽绩溪县北巃丛山,西南流至歙县城西为练江。《寰宇记》卷104歙县:扬之水“北从绩溪县东(应为西)南流六十里,至临溪馆入歙县界,至郡城西与四水合流,东南流入新安江

  • 章谷屯

    清乾隆四十八年 (1783) 置,属懋功厅。在今四川丹巴县。1914年改置丹巴县。

  • 深坑山寨

    在今广东四会市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四会县: 深坑山寨 “在县北。瑶寨也。《志》 云,自县而北接清远县界,西北接怀集县界,远近瑶山,以数十计”。

  • 三里湾渡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柳河(又名旧黄河)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明正德《颍州志》卷2:三里湾渡“在州东三里颍水。旧与黄河会处渡,通东北乡蒙、亳二县”。

  • 马家河

    相当今河北高阳县东孝义河。《方舆纪要》卷12高阳县:马家河在“县东三里。滹沱河支流也。自晋州饶阳县铁灯竿口导流而北,经蠡县境,又东北至县南延福村,杨村河、上尾河俱流合焉,潴为马家河淀,复东北流入安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