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黑河

黑河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有里遂、外遂二河。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5: “里遂黑河在上都牧厂东南界,土人呼额伯里遂黑河。在独石口东南五十里。源出兴安山东南,流至龙潭会白河。外遂黑河在牧厂东南界,独石口东南四十五里,土人名阿禄遂黑河。源出兴安山北,流经济伦巴尔哈逊城,今涸。”

②又作金河。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金末元初麻革 《上云内帅贾公》 诗有 “夹山群战骑,黑水泳轻舟” 句,指云内州 (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东北白塔古城) 境之黑水,即 《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 所载黑河。《明一统志》 卷21大同府: 黑河 “源出官山,西流入云内州界,至东胜州入黄河”。

③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察 (查) 罕木伦河。《辽史·地理志》 庆州: “本太保山、黑河之地。”《万历武功录·土蛮列传》: “土蛮灰正在捨剌母林,或言在黄河 (潢河)、黑河,或言在辽河上稍。” 捨剌母林 (黄河) 即今西拉木伦河,此处黑河即指辽、金、元庆州之黑河。《清一统志·巴林》: 黑河 “在(右) 旗北一百十里。蒙古名喀喇木伦”。

④古瀖水。在今河南郸城县北。《清一统志·归德府一》: 瀖水 “ 《县志》: 瀖河发源于扶沟县蒗荡渠,今谓之黑河。上游淤塞,但承陈州 (今河南淮阳县) 西北明马集诸陂水,东流由唐家桥店南入剌河”。

⑤即赤城川和盘口河的总称。源出今甘肃华亭县西南陇山,东流经崇信、灵台、泾川三县,至陕西长武县入泾水。《清史稿·地理志》 泾州崇信县: “盘口河即黑河。”

⑥即张掖河。在今甘肃张掖市北。《清一统志·甘州府》: 弱水“自与张掖河合,其下通名为张掖河,今俗谓之黑河”。


(1)古水名。(1)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查干木伦河。《辽史·地理志》临潢府有黑河,即此。(2)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朱思本曰:黄河“过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与黑河合。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即此。(2)今水名。(1)藏语称墨曲。黄河上游支流。在四川省北部。源于红原县东北的罗老山一带,北流入半沼泽地,流经若尔盖县到甘肃省玛曲县城东南入黄河。长463千米,流域面积7880平方千米。流域内地势平坦,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多沼泽,水草丰茂,为川西北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2)渭河支流。在陕西省中南部周至县境内。源于太白山南坡。上中游河道曲折,多支流。下游干流河道不明显,经黑惠西干渠、黑惠东干渠及其他多条分支入渭。长125.8千米,流域面积2258平方千米。上游植被覆盖良好,水量稳,水质好,是西安地区重要水源基地。(3)古称弱水、合黎水、羌谷水、鲜水等。又名张掖河。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在今青海省东北部、甘肃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上游甘州河源出甘、青两省边境祁连山脉,沿河西走廊南山东流,到青海省祁连县西北折向北流,在甘肃省张掖市乌江堡汇纳山丹河,西北流到金塔县天仓称弱水(额济纳河)。下游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湖西新村以北分为两支:东河(纳林河)入苏古诺尔;西河(木林河)入嘎顺诺尔。长810千米,流域面积5.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80米3/秒。源地多冰川、积雪,水量丰富;中游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水量随上游冰雪融水和中游灌溉用水多少而变化。建有多座水库。主要支流有北大河、山丹河、大都麻河、酥油河、梨园河等。


猜你喜欢

  • 蔡锷墓

    在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上方。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9年留学日本,1900年回国,准备在汉口发动武装起义,事败再渡日本,改名锷,以示投笔从戎的决心。1903

  • 钳并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武始郡

    十六国前凉张骏改狄道郡置,治所在狄道县 (今甘肃临洮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复回族自治州和岷县、临洮、临潭等县地。北魏移治勇田县 (今临洮县北七十里)。西魏还治狄道县。隋开皇三年(583) 废。十六国前

  • 工域

    今西藏中部工布区域。《新唐书吐蕃传笺证》引《吐蕃历史文书》云:“罗阿遂弑支弓赞普,王子霞基与聂基二人被放逐于工域”,即此。

  • 窑湾

    又名姚湾集。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清于此置汛。

  • 哈什

    即今新疆伊宁县东南喀什乡。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2伊犁东路: 哈什 “在空格斯北,为伊犁东最近要地。与空格斯唇齿相依,形势殊胜。乾隆二十年五月,将军班第、尚书鄂容安驻防伊犁。阿睦尔撒纳叛,从贼宰桑

  • 罕东左卫

    明成化十五年(1479)于沙州故城置,属西卫宁,为羁縻卫。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正德十一年(1516)土鲁番以兵胁归附,遂徙肃州塞内。后废。明时驻牧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罕东卫一支,北迁沙州,宣德七年(1

  • 望海顿

    亦作临海镇。在今辽宁凌海市南。《资治通鉴》: 隋大业八年 (622) 征高丽,“八月,敕运黎阳、洛阳、洛口、太原等仓谷,向望海顿”。胡注:“望海顿,当在辽西界。”又称临海顿。在今辽宁省盘锦市东南。隋大

  • 隐圻

    即隐矶。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宋书·谢晦传》: 元嘉三年 (426) 刘彦之为谢晦军所破,“彦之退保隐圻。” 即此。又称隐矶(《水经注》)。在今湖南省临湘市东北、长江南岸。《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年

  • 陈陶斜

    即陈涛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杜甫《悲陈陶》诗:“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即“陈涛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