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之支岭。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一山皆青石,温润光莹,扣之琅琅有金玉声。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石而出。” 又引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云: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 明洪武 《苏州府志》 卷2: 鼋头山 “山中产青石,徽宗朝采贡,故东南有花石纲”。
古山名。又称鼋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东麓。唐韦应物有《鼋头山神女歌》。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之支岭。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一山皆青石,温润光莹,扣之琅琅有金玉声。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石而出。” 又引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云: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 明洪武 《苏州府志》 卷2: 鼋头山 “山中产青石,徽宗朝采贡,故东南有花石纲”。
古山名。又称鼋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东麓。唐韦应物有《鼋头山神女歌》。
亦作南垭场。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龙湖。《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龙南莲若湖在“县南三十里,中有浮洲,涌若螺黛”。
①即今湖北麻城市南之举水。《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县前河“在县治南。源出河南光山县境之黄土关,至县东南下流入黄冈县之长河,出团风口入江”。②在今湖北黄梅县南。《方舆纪要》卷76黄梅县:县前河“其源有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宋张敦颐 《六朝事迹编类》 卷 5:桃叶渡,“ 《图经》 云: 在 (江宁) 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献之诗曰: ‘桃叶复桃叶,渡
在今福建罗源县东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宝胜山 “在罗源县东北。山最高大。黄沙溪水出焉”。
即今陕西华阴市西南瓮岔铺。清《乾隆内府舆图》: 华阴县西南有瓮岔镇。
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北河和秦安县之五营河。《水经·渭水注》: 略阳川水 “出陇山香谷西,……又西径略阳道故城北,……又西南得水洛口,……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5嶍峨县:三元洞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西华山悬崖绝壁上。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有并列
在今四川阿坝县境。《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三年 (426),“吐谷浑握逵等帅部众二万落叛秦,奔昂川,附于吐谷浑王慕璝”。
在今香港九龙新界东南海上。清嘉庆《新安县志》 卷4: “独鳌洋在城南二百里,左为佛堂门,右为急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