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城

齐城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南。顾野王《舆地志》:“齐城在州东陆路二十里。吴大帝太元二年,立孙奋为齐王,都武昌。诸葛恪执政,徙奋居于此。”《水经·赣水注》:“(豫章)郡东南二十余里又有一城,号曰齐王城,筑道相通,盖其离宫也。”

②即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故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齐国均建都于此。《水经·淄水注》:“淄水又北径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城对天齐渊,故城有齐城之称。”


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东南。三国吴太元二年(252年)诸葛恪徙齐王孙奋至此。


猜你喜欢

  • 西周、春秋时小国。偃姓。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城池乡。《春秋》: 僖公三年 (前657),“徐人取舒”。杜注: “舒国,今庐江舒县。” 后灭于楚。西汉置舒县。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庐

  • 天邨寨

    在今山西岚县北。《方舆纪要》卷40岚县:“天邨寨在县北三十五里。有城周二里,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戍守。”清初废。

  •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的大部分,河南、浙江的一部分和湖南的一小部分。1938年春,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南

  • 方山埭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

  • 槐芽镇

    即今陕西眉县东南槐芽镇。清 《郿县志》卷4: 槐芽镇在 “县东三十里”。在陕西省眉县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槐芽街,人口5830。镇以驻地名。相传,宋代此地严冬槐林萌芽,建村

  • 卧龙山

    ①亦名龙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古城 (元上都城) 北。《明史·地理志》 开平卫: “西北有卧龙山。” 清乾隆《口北三厅志》 卷2: 卧龙山 “旧开平城北三里。元上都北枕龙冈

  • 阿扎克

    在今西藏聂荣县东北白雄和彭尼一带。分上阿扎克族和下阿扎克族。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二。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苏吉丹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苏吉丹即闍婆之支国,西接新拖,东连打板,有山峻极,名保老岸。”明张燮《东西洋考》卷4“思吉港”条:“思吉港者,苏吉丹之讹也,为爪哇属国

  • 郢陈

    楚国都称郢,战国时楚顷襄王为秦所败,迁都于陈 (今河南淮阳县),称郢陈。《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三年 (前224),秦王召王翦,出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即此。战国时楚顷襄王

  • 老岸镇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五十二里。旧属滑县,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