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熙郡
南齐置,属广州。治所在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梁大同中为东宁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南朝齐置,治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融安等县一带。隋开皇时废。
南齐置,属广州。治所在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梁大同中为东宁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南朝齐置,治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融安等县一带。隋开皇时废。
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海中东、西瑁洲。《清一统志 ·琼州府一》: 玳瑁洲 “在崖州。有大、小二洲。大洲在州东海中,小洲在州西海中。又有双洲门在洲东八里,双洲对峙,状如两扉”。
①唐武德元年 (618) 避李渊讳改金渊县置,属简州。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宋乾德五年 (967) 为怀安军治。元至元十三年 (1276)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3海丰县: 南沙军营 “在县南。相近有大德港,海寇出没处也”。
北宋置,属丰州。在今陕西府谷县北。
①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0善化县:关山“叠峰峭拔,有如城壁,中间道路仅通一车,谓之龙回关”。唐末置龙回关于此。②在今湖南津市市西侧澧水南岸。《新唐书·地理志》:澧阳县“有关山”。
五代时筑,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潜江县: 高氏堤在 “县西北五里。五代时高氏所筑。起自荆门州绿麻山,至县南沱埠渊,延亘一百三十里,以障襄、汉二水,后屡经增筑”。
南宋临安城 (今浙江杭州市) 东门之一。吴越国时名竹车门,南宋改名候潮门。故址在今江干区候潮路与候潮路直街相接处附近。1913年拆除。
①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境。《寰宇记》卷129寿州霍邱县:“九仙山在县南百八十里。上有九臼。旧有九仙人在此山中捣药,因名。”②在今福建尤溪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延平府》 “九仙山”条下:九仙山“又名蓬莱
①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那腊苏台敖若斯东。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特沃勒吉东南。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宋梅尧臣有 《依韵和刘厚甫舍人扬州五题·蒙谷》 诗。②在今青海海晏县北湟水发源处。《新唐书·吐蕃传》: “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北宋欧阳修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