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头山

龙头山

①在今江西万安县东。《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龙头山在“县东二十里。高数百丈,周回十里,形如几案,一名案山。上有仙坛及龙峡。又有仙圣、罗汉二岩。龙溪水出其左,西入赣江”。

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龙头山“在阳朔县北一里。其南双山者攒眉山也。下有佛阁”。明曹学佺《广西名胜志》卷2阳朔县:“龙头山高百余丈,以形似而名。”

③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百余里小沟乡北。产铅。清乾隆末曾开采,咸丰中废。

④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四十余里。《清一统志·曲靖府》:龙头山“在寻甸州东四十余里。地名九曲里。下有三沟水合为河,流入东川府界”。

⑤在今甘肃文县西北。《寰宇记》卷154文州曲水县:“龙头山在县西七里。从故松州党藂山来,至当州石马水口绝。其山如龙头。”


(1)又称葑山。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涧桥村。为一突入东太湖的半岛,犹如龙头取水,故名。山下鱼池成片,藕塘阡连。“葑山芰荷”,是东山佳景之一。山南有葑山寺,明嘉靖年间建。东厢为诉月楼。清乾隆帝南巡时,曾题“䖝二”匾额,寓意这里景色怡人,“风月”无边。(2)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交界处。山峰连绵如长龙,因名。山体由砂页岩构成。最高点海拔 1368 米。山南麓有锅状陨石坑,直径3.2千米,深250米,面积约8平方千米。山上林木茂密,产马尾松、杉木和竹等。


猜你喜欢

  • 蓨县

    ①亦作脩县。东汉改脩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景县南。《三国志·魏书· 田畴传》: 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 “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北魏改作脩县。②隋开皇五年 (585)

  • 陶胡县

    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唐兴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为唐兴县。

  • 灵洞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西五里。《新唐书·地理志》 万岁县:“东南五里有灵洞。贞元九年雷雨震开。”《方舆胜览》卷59开州:灵洞“在州(县)南五里温井后”。今名仙女洞,为溶洞,分内外:外洞大厅面积200平

  • 楼关

    即今河南栾川县北五十五里秋扒乡。清属嵩县。清乾隆 《嵩县志》 卷 12: 楼关在 “潭头西三十里。古楼子关。俗名揪坡”。1949年改属栾川县。

  • 玛瑙河

    在今湖北枝江县西。《清一统志·荆州府一》:沧茫溪“在宜都县东北三十里。一名玛瑙溪。……《旧志》:源出宜都东北三十里冈,即东林陂。曲折成溪,下流入大江”。

  • 崇贤墟

    即今江西兴国县北五十里崇贤乡。明嘉靖《赣州府志》 卷5: 兴国县有崇贤市。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兴国县北有崇贤墟。

  • 阳江县

    隋末置,属高凉郡。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唐属恩州,大顺二年(891)为恩州治。北宋庆历八年(1048)为南恩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废恩州,县属肇庆

  • 三交口

    一名三交寨、三交城。在今山西太原市北五里古城村。《宋史·太宗纪》: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命潘美屯河东三交口”。即此。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北。《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命潘美为

  • 建昌前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四川行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万历三年 (1575) 废入建昌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1575年)废。

  • 胡卢川

    即葫芦河。今宁夏南清水河。《宋史·刘昌祚传》: 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昌祚出胡卢川,次磨齐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