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洞山

龙洞山

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浦县:龙洞山在“县西二十五里。西接天井山,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

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舆地纪胜》卷48和州:龙洞山“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有诗酬唱”。《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龙洞山“洞深邃,泉流不竭,下流为鲁桥涧,通铜城闸入于江”。

③一名禹登山。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三十里。元于钦《齐乘》卷1:东龙洞山“山如重甗。西洞透深一里许,秉火可入。东洞在万仞绝壁之上,洞口釜鬲尚存,烟火之迹如墨。……有翠屏岩、独秀峰、三秀峰。峰侧龙祠,郡邑祷雨极应”。又引《九域志》云禹登山,谓“禹治水尝登”。

④亦名英山。在今四川永川市西北。《方舆纪要》卷69永川县:龙洞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英山。上有龙湫”。

⑤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龙洞山“在司治(今洪州镇)南。洞宽广深里许,旁有龙洞”。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南。由石灰岩构成。以悬崖上石灰岩溶洞龙洞得名。又传夏禹曾登山起蛰龙治水,亦名禹登山。独秀峰、三秀峰、绵屏岩三峰环列,溪涧幽深,多泉潭瀑布。龙洞在西峰悬崖上,洞口高约2.7米,阔1.3米。洞壁有石刻造像,高逾4米。洞东西相通,深里许。泉出壁隙,相传为龙藏之所。周围山崖有东魏、隋、唐石刻造像,鹫栖岩巅有七级报恩塔。东南危岩孤立,名“灵台”,俗称“钓鱼台”,上有古亭,下临深涧,瀑布倾泻,雄伟壮观。秋季红叶满山,景色尤奇。


猜你喜欢

  • 官度

    或作官渡、中牟台。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后汉书·孝献帝纪》: 建安五年 (200),“曹操与袁绍战于官度,绍败走”。李贤注引裴松之 《北征记》曰: “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度,袁绍、曹操垒尚存焉。”

  • 寿丘里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洛阳伽蓝记》卷4:“自延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 双角山

    一名二角山。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十五里。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绿珠井, 在白州双角山下。”《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二角山,“《九域志》云:在白州,二峰角立,因名。又名双角山”。

  • 果化墟

    即今广西平果县西北果化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果化土州图: 果化土州驻地。

  • 龙溪县

    南朝梁置,属南安郡。治所即今福建龙海市西北古县。唐乾元二年(759)移治今漳州市。《寰宇记》卷102漳州龙溪县:“因龙溪为名。”《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溪县:九龙江,“梁大同间有九龙游戏江上,因名县

  • 东江市

    即今湖南资兴市。《清一统志·郴州》:东江市“在兴宁县(旧治兴宁镇)东”。1988年资兴市迁治于此。旧市名。1961年析郴县(原资兴县并入部分)置。属湖南省郴州专区。1962年撤销,并入资兴县。

  • 口前村

    即今山西山阴县西北口前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此设安东巡司。

  • 安浦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崇仁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江西省乐安县西南。属临川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崇仁县。

  • 奉高县

    西汉置,为泰山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三十八里故县村。《水经· 汶水注》: “汉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故名。《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二年 (85) 二月,幸泰山,“进幸奉高”。即此。北魏

  • 纳邻河卫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一带。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拉林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