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溪

龙溪

①苕溪支流。在今浙江安吉县西。《方舆纪要》卷91安吉州:龙溪“在州治(今安城镇)东南。即苕溪之支流也。 自州城西绕流经此,合于马家渎,溢为外溪,分为里溪,远近诸水悉附入焉”。

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龙溪“在府南八十里。《志》云,源出高陂,流入石门通汝川。汝川即旴水矣”。

③古名容溪。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龙溪“在长寿是东……古名容溪”。清李元《蜀水经》卷5:“容水又南为龙溪。”

④在今四川云阳县东。《方舆胜览》卷58云安军:龙溪“在县西三十里”。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龙溪“五峰麓,细流入大江。昔龙升于此,故名。见升龙桥记”。

⑤在今四川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

⑥在今贵州岑巩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龙溪“相传土人击铜鼓于此而龙出,因以成溪。……俱流合于清溪”。

⑦在今越南太平省西北境,河内市东。《方舆纪要》卷112安南镇蛮府:龙溪“在府东延和县。昔陈氏夜过此溪,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回顾不见。及有国,改名龙溪”。


(1)古水名。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2)集镇名。在福建省周宁县东南部、寨顶山西南麓。属七步镇。人口920。处九龙漈侧,传有九龙聚溪,故名。有茶场、良种场、水电站。有公路接小浦公路。村南有九龙漈瀑布群。(3)即“九龙江”。


猜你喜欢

  • 巴林

    又称巴铃箐。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镇。清时有巴林汛千总驻守。“巴铃”系苗语音译,意为铃山。

  • 西铭

    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郊区西南西铭乡。同蒲铁路有支线通此。

  • 抱黄洞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 抱黄洞 “在岳麓山万寿宫后。俗传洞有蟒患,晋陶侃射死之。后有道家者流修炼居此,因名抱黄”。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3引 《南岳总胜集》 称: “宋

  • 三交城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徒屯三交”。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水经·沔水注》:“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

  • 神泉

    在今四川安县南五十四里塔水镇西。《元和志》 卷33神泉县: 神泉 “在县西平地。冬夏温沸,气如附子,能愈众疾”。《寰宇记》 卷83神泉县: 神泉 “按 《郡国志》 云: 县西三十里有泉十四穴,甘香异常

  • 浠水

    即希水。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南。浠水县以此名。《舆地纪胜》 卷 74 蕲州: “浠水源出云山。” 《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 浠水 “在县治南。亦名南门河。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流经罗田县,入县境,环

  • 良常山

    旧名北垂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寰宇记》卷90升州句容县:“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始皇登此叹曰:巡守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 良为常也。因名。”

  • 建春宫

    ①金代皇帝离宫。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南苑一带。《金史·地理志》 中都路大兴府: 大兴 “辽名析津,贞元二年更今名。有建春宫”。②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清一统志 · 保定府三》: 建春宫 “在新安县治 (今

  • 中右翼末次旗

    又称西路中右翼末次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

  • 出密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出密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出密(曲弥)为藏地区(后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