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潭

龙潭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长治县:龙潭“在府西三十里。亦名金龙池。渊深不可测,亦流入于漳水”。

②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龙潭山。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龙潭在山顶,终年不涸,下有泉脉通松花江。”

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明史·恭闵帝纪》:建文四年(1402),“燕兵至龙潭”。即此。

④即今安徽凤台县东二里许的黑龙潭。北宋苏轼有《寿春李定卿出饯城东龙潭》诗。为凤台八景之一。

⑤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开封府一》:龙潭“近大騩山麓,有数源流注潭口,两岸皆石,水流倒击,岩窍飞瀑如雷。潭侧峰峦峭拔。其水莹净,色如琉璃”。

⑥又名九龙潭。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嵩山顶东。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淙。”

⑦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县:龙潭,“《志》云:深溪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瀑水飞流,又十里而汇为龙潭,其水西北出,居民引以灌溉”。

⑧在今广东阳西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龙潭“在县西五十里。即官山之东,下流入海”。

⑨在今四川万源市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太平县:“《纪胜》云:太平东七里有龙潭,群峰环拱,凡七十二浦会合,凡四十八渚而汇为潭,广逾百亩,其深巨测,实惟龙湫。”《清一统志·太平厅》:龙潭“在厅东七十里”。

⑩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3平茶洞长官司:龙潭在“司治西。两旁山崖陡峻,潭中水深莫测”。

(11)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旧属酉阳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12)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7丽江军民府:龙潭“在府西南十里。阔数十亩。深不可测”。

(13)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清一统志·兴安府一》:龙潭“在平利县西南三十里。潭阔四丈,其深莫测,为岁旱祷雨之所”。


集镇名。(1)在云南省思茅市翠云区西部。龙潭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80。以村北有水潭得名。产稻、玉米、花生。有集市。公路南接思澜公路。通程控电话。(2)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0。因村旁有泉水,俗称龙潭,故名。产玉米、稻、小麦、核桃、柿子、木耳、香蕈、鸡等。有综合加工厂。有集市。有公路北接昆畹公路。


猜你喜欢

  • 栖凤山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木册长官司: 栖凤山在 “司北十五里”。

  • 大南桥

    在今江西广丰县北大南镇。《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大南桥“在县北三十里。北出玉山县之通道也”。

  • 大昌关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五十里汤浴南。《新唐书·崔湜传》:“初,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 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

  • 仙鹤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街北段西侧。为伊斯兰教礼拜寺。传为南宋咸淳年间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在此传教时建。因依仙鹤体形建造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后多次重修。该寺按伊斯兰教建

  • 伐木山

    在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伐木山在“(西堡长官)司南六十里。山高箐深,多材木”。

  • 白莲河

    即今湖北罗田县南浠水上游。《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白莲河在“县南五十里。源出英山县,经县境,合蕲水县之兰溪入大江”。

  • 高阳集

    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二十二里高阳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六月,赖汶光军至杞县,清军 “追至小武冈、沙窝、高阳集诸处”。

  • 肆卢县

    十六国时置,属肆卢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四十里奇村镇与辛庄之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属秀容郡。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为肆卢郡治。因近肆卢水得名。太平真君七年(4

  • 干越亭

    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寰宇记》卷107饶州余干县:干越亭,“《越绝书》云,余大越故界,即所谓干越也。在县东南三十步,屹然孤屿,古今游者多留章句焉”。《舆地纪胜》卷23饶州:干越亭“在余干,与白云亭相对

  • 定西关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享堂附近。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9: 定西关 “在碾伯县东九十里冰沟谷口,即定西门也。明时羌戎相结,北入冰沟,南达古鄯,居民苦之,故于此设关以控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