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鹄山
亦作龙鹤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龙鹄山“在县北十五里。山高耸。宋李焘父子读书于此。一名龙鹤山”。《清一统志·眉州》:龙鹄山“上有天柱峰,下有龙涎洞。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巽岩。子壁、亦读书于此。孝宗御书‘龙鹄山’三大字石刻尚存”。今山半有唐开元间道教摩岩造像数十龛,天宝九年松柏铭石刻。孝宗书与“龙鹄山”三大字犹存。山下有李焘墓。
亦作龙鹤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龙鹄山“在县北十五里。山高耸。宋李焘父子读书于此。一名龙鹤山”。《清一统志·眉州》:龙鹄山“上有天柱峰,下有龙涎洞。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巽岩。子壁、亦读书于此。孝宗御书‘龙鹄山’三大字石刻尚存”。今山半有唐开元间道教摩岩造像数十龛,天宝九年松柏铭石刻。孝宗书与“龙鹄山”三大字犹存。山下有李焘墓。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岫岩满族自治县北之千山。《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居就县: “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
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三十五里老河头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安州图:西南有老河头。
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旧属息县。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7: 咸丰七年 (1857)四月,“自古陈仓 (案: 应为固城仓) 至栏杆集数十里,贼踪略尽”。
初名咸熙寺。又名大佛寺、七佛寺。辽开泰九年 (1020) 建,在今辽宁义县城内东大街路北。明 《辽东志》 卷1义州: 奉国寺 “在钟楼东。一名七佛寺。佛宇高七丈,中有佛像七尊,高与殿称,中建石碑”。清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柳浦湾在 “府东北四十里。万历初,河臣潘季驯筑堤防河处也。《河防考》: 柳浦东有高岭巡司,亦河滨要口,季驯自柳浦接筑长堤至此,凡四十里”。
即“三姓”。
在今安徽萧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29萧县 “睢水” 条下: 淇河 “东北流经杨家集,又经旧县西南,而东北会于两河口”。
北宋熙宁五年(1072)分陕西路东部置,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庆阳、宁县和陕西长武、武功、户县、镇安、山阳等县以东,米脂、吴旗二县市以南,山西闻喜、河津二县市西南,河南三门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史记·河渠书》:汉元光中,“河决于瓠子”。即此。
亦作铜汤、桐阳。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北烔汤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巢县: 桐阳镇在 “县西五十里。《康熙志》 作铜炀镇,中设有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