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辅

三辅

官名合称。①西汉京畿地区三个地方行政长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有时亦用以指他们所管理的京畿地区。在西汉时权任甚重,东汉以后虽名称未改,但位秩已减。②十六国前燕慕容儁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亦称三辅。


汉朝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官。《后汉书·百官志》:“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中兴都雒阳,更以河南郡为尹,以三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十六国前燕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阳骛为辅义将军,也简称三辅。

猜你喜欢

  • 北府宰相

    官名。辽朝北宰相府长官。掌北府事,为执政大臣。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圣宗以后,也间用汉人。官名。契丹遥辇氏八部分为北府与南府两个集团。北府以迭刺部为核心,包括品部、乌隗部、涅刺部、突吕不部,共五部。辽太祖

  • 牙门旗

    古代天子巡行,将帅出征,多立旗以为营门,其门称牙门,其旗称牙门旗。因其旗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

  • 禁烟总局提调

    官名。见“禁烟总局” 。

  • 乾文院使

    使职名。即文思院使,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改,三年罢置。官名。唐置文思使,五代后梁时改称乾文院使。后唐时复旧。参见“文思使”。

  • 守义尉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新置八尉之一,从八品,为散职。武散官名。隋炀帝时置,秩从八品。

  • 东宫九牧监丞

    官名。唐朝太仆寺东宫九牧监省监、副监后为长官,置二员,正八品上,掌牧养马牛,以供皇太子之用。

  • 勇猛知兵法者

    汉朝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成帝元延元年秋七月。《汉书·成帝纪》:“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 智部卿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智部长官,置一人,居司政下。

  • 军谘府第五厅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1909)设于军谘处,三年改隶军谘府。掌编纂战史、战记、地理、地志及陆军文库等事宜。置厅长一人,辖第一、第二、第三等三科。

  • 学务副大臣

    官名。清末负责全国教育行政之次长官。佐学务大臣掌管全国学务。官名。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学部左右侍郎为副大臣,员额减为一人。见“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