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卿

上卿

①传说夏、商、周高级执政官或爵位名。王室与诸侯国均置。至春秋初期仅有上、下之别。后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卿位列公之下,卿之首。诸侯国次国之于大国,上卿相当其中卿,中卿相当其下卿,下卿相当其上大夫; 小国之于大国,上卿相当大国下卿,中卿相当其上大夫,下卿相当其下大夫。晋朝对诸侯王国三卿亦尊称为上卿。②新莽官位名号。时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政,又置大赘官,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官名,周置,春秋时期,卿分上中下三等,诸侯国的卿,也得周天子任命,上卿的品位最高。《左传·成公三年》:“公问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战国时期,卿有上卿和亚卿之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汉朝最高的官位是公,其次是卿。汉以前,卿就有孤卿、上卿、卿之分;西汉有上卿和卿之别;王莽时承袭古制,也把卿分为孤卿、上卿和卿三级。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司中(即光禄勋)、太御(即太仆)、太卫(即卫尉)、奋武(即执金吾)、军正(即中尉)、大赘官,位皆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东汉时的九卿没有孤卿、上卿和卿之分,都称卿,俸皆中二千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太医

    官名。周朝有医师,掌管医药方面的政令。秦汉有太医令丞,也掌管医药;汉初属太常,后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也都设此官。梁称侍御师,后魏称太医博士。隋有太医署令,唐朝不变,下属有医、鍼、按摩等博士。后来称给皇

  • 女官六局

    明朝宫中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的合称。掌管侍奉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之事。详分见各局。

  • 辅弼

    辅助天子的官,即后世的宰相。《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用辅弼称宰相本此。《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后汉书·伏湛传

  • 唐古特官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唐古特原为西藏族之一枝,后用以通称西藏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定西藏官制,前后藏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选补。前藏有噶伦、仔琫、商卓特巴、业尔仓巴、朗子辖、协尔邦

  • 分司东都留台御史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由侍御史一人充任,主管东都留台事务。

  • 水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水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水部员外郎”,见该条。

  • 散伯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七等,低于伯。亦作为赏赐。《魏书·侯刚传》:“(候刚)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三品。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三品,地位在开国县伯之下,开国

  • 候丞

    官名,汉置。汉边郡候官中有候丞,佐候(候官之长)掌候官辖内侦察、报警诸事。参看“候”、“候官”条。

  • 检验官

    担任案件尸体和人身伤痕检验以及现场勘查的官员。秦汉时,常由县丞、吏和令史以及其他行政官吏参与验尸、活体验查和现场勘验。其后,各代均相沿袭。《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一有关于检验工作由何种官员担任的具体规

  • 供奉

    官名。① 唐朝侍奉皇帝左右之人。中书、门下主要官员称供奉官,朝谒时别为一班,最接近皇帝,其余百官依品秩为班。武则天时,御史、拾遗、补阙加置内供奉员。玄宗时又有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前身。见“供奉官”。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