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卿

上卿

①传说夏、商、周高级执政官或爵位名。王室与诸侯国均置。至春秋初期仅有上、下之别。后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卿位列公之下,卿之首。诸侯国次国之于大国,上卿相当其中卿,中卿相当其下卿,下卿相当其上大夫; 小国之于大国,上卿相当大国下卿,中卿相当其上大夫,下卿相当其下大夫。晋朝对诸侯王国三卿亦尊称为上卿。②新莽官位名号。时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政,又置大赘官,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官名,周置,春秋时期,卿分上中下三等,诸侯国的卿,也得周天子任命,上卿的品位最高。《左传·成公三年》:“公问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战国时期,卿有上卿和亚卿之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汉朝最高的官位是公,其次是卿。汉以前,卿就有孤卿、上卿、卿之分;西汉有上卿和卿之别;王莽时承袭古制,也把卿分为孤卿、上卿和卿三级。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司中(即光禄勋)、太御(即太仆)、太卫(即卫尉)、奋武(即执金吾)、军正(即中尉)、大赘官,位皆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东汉时的九卿没有孤卿、上卿和卿之分,都称卿,俸皆中二千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山东行省大都督

    即“江淮大都督”。

  • 左师公

    战国赵左师尊称,见《史记·赵世家》 参见“左师”。官名,即左师,“公”是对其尊称。战国时赵国有左师触龙(有的本作触詟),为执政大臣。《史记·赵世家》:“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左师公曰:

  • 纪事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于内廷中置。设司正,秩正七品,以宦官为之,具体职掌不详。后罢该司。

  • 亲王祗应司

    亲王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 团主

    官名。隋朝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军府及东宫领兵开府、仪同府所统乡团长官,各置一员,掌检查户口,劝课农桑。官名。隋唐府兵制中,低级军官之名。见《新唐书·兵志·府兵之制》。

  • 五帝之使

    官名,即五威帅,佐五威将掌班符命。王莽置五威将十二人,掌班符命;每将又置左右前后中五帅,衣冠车服驾马,各如其方面色数,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见《汉书·王莽传》。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国民党监督、指导国民政府的组织。简称“中政会”,隶属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即有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组织,当时有委员十二人,全由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名

  • 行军参谋

    官名。唐朝用兵,置天下兵马元帅或元帅,则设行军参谋一人,掌军中机密。玄宗时一度罢置,旋复。

  • 中央观象台

    教育部直属机构。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布的《中央观象台官制》规定,中央观象台掌理观察天文,编纂历书,鉴定观象用器械。设台长一人,以技正充任,直属教育总长;下辖技正

  • 宇宙大将军

    官名。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侯景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