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曹掾
官名。西汉丞相府、东汉三公府属吏,主东曹,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东汉秩比四百石。三国两晋公府沿置。两晋末以参军代之,秩四百石,后罢。十六国亦多置。
官名。西汉丞相府,东汉三公府皆置。汉朝公府办事分曹,有东曹、西曹等,各曹办事官员称曹掾。太尉府东西曹掾秩比四百石,西曹掌府史署用,东曹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见《后汉书·百官志》。其后,三国两晋公府及十六国皆置。
官名。西汉丞相府、东汉三公府属吏,主东曹,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东汉秩比四百石。三国两晋公府沿置。两晋末以参军代之,秩四百石,后罢。十六国亦多置。
官名。西汉丞相府,东汉三公府皆置。汉朝公府办事分曹,有东曹、西曹等,各曹办事官员称曹掾。太尉府东西曹掾秩比四百石,西曹掌府史署用,东曹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见《后汉书·百官志》。其后,三国两晋公府及十六国皆置。
官名。一说即御史。常立殿柱之下,故名。周朝置。秦沿置。《史记·张丞相列传》司马贞索隐: “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聃为周柱下史。”《汉书·张苍传》:“(张苍) 秦时为御史
官署名。明代以户部事繁,按地域分为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清吏司,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
官名。南朝梁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与轻车将军等同班,代旧辅国将军; 大通三年(529)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陈沿置,改为拟五品,比秩千石。如加为武旅大将军,则
官名。元置,秩从三品,员额二人,为太常礼仪院的佐官。
官署名。见“民科”②。
首都的通称。《史记·平淮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中都即指京师。
亲近皇帝而居重要职位的官员。《后汉书·窦宪传》:“肃宗遗诏以(宪弟)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瓌并中常侍,于是兄弟皆在亲要之地。”
金代镇防军之一。由建国初期所放免辽人的奴婢组成。使守泰州(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
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朱然传》:“ (然子朱绪) 以父任为郎,后拜建忠都尉。”官名,三国吴置,为低于将军、校尉的武官,掌管地方军队和地方治安。《三国志·吴书·朱然传》:“(朱然子)绩字公绪,以父任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佐太子骑官备身正都督领太子骑官备身五职、太子骑官备身等,侍卫东宫。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