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千石

二千石

官秩等级,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故以“石”名之。汉朝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太子太博、太子少傅、将作大匠、詹事、水衡都尉、内史等列卿,及州牧郡守、诸侯王国相一级官员。月俸谷百二十斛,一年得谷一千四百四十斛。另有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真二千石。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以太子太傅(三品)、太子詹事(三品)、州牧、太守、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梁武帝天监(502—519)初,定九品官秩,以第四、五品为二千石。陈制以左、右卫将军、御史中丞(以上位三品)、通直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左右骁骑、左右游击将军、太子中庶子、太子左右卫率(以上位四品)、大长秋,大郡太守 (以上位五品)、小郡 (不满万户)太守、内史、相 (以上位七品) 并二千石。故自汉朝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二千石亦作为州牧、郡守、国相以及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央高级官员的泛称。


官俸等级名,有时也指二千石俸的官,或其中的某一官。汉朝的官俸以谷为准,故以“石”名。

1、官俸等级。据《后汉书·百官志》所载,二千石以上的有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月俸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的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比中二千石的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月俸一百八十斛。二千石的有太子少傅、大长秋、将作大匠、州牧、尹、郡太守,月俸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的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城门校尉、屯骑校尉、司隶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中尉、郡尉、王国的相傅仆;月俸一百斛。

2、泛指二千石俸级的官。《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注:“《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又《后汉书·百官三·尚书》:“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

3、指二千石俸级的某官。《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所到郡县,辄视二千石。”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以太子太傅、太子詹事、州牧、太守、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梁以四品、五品为二千石。陈以左、右卫将军、御史中丞、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等为二千石。

猜你喜欢

  • 卒吏

    官名,汉置,为郡属官吏,俸百石。位在丞下。后来,有的为掾史取代,有的为卒史所并。《汉官》:“百石卒吏二百五十人,文学守助掾六十人,佐五十人。”《汉书·何武传》:“武卒白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 四面大都督

    官名。北魏末置。《魏书·尔朱度律传》:“元晔之立,以度律为太尉公、四面大都督,封常山王。”

  • 剽悍吏

    行动敏捷、勇敢、刚强、果断的官吏。《后汉书·王吉传》:“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

  • 朝鲜通事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属官。掌译朝鲜语之事。初置六人,后增至八人,六品二人,七品二人,八品四人。或于内务府佐领下选习者充补,或于凤凰城无品级通事内调补,皆为满员。

  • 分差粮料院

    官署名。南宋于太平州、镇江、建康府、利州、鄂州等处置,各设监官一人,掌各地粮料之事。

  • 襄办

    官名。清末新设官署或办事机构职官。一般为总办副职,意即协助办理。其品秩视机构而异。

  • 得君

    臣下得到君主的信任。《孟子·公孙丑上》:“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赵歧注:“管仲得遇桓公,使之专国政如彼。”

  • 同知室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副长官,秩正二品,员额二人。

  • 行长史

    行长史即代行长史。长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皆置,为事务长官;将军也置为幕僚之长。《后汉书·彭宠传》:“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及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与上谷军而南。”参看“长史”条

  • 译长

    官名。汉朝属黄门,主传译与奉使。时西域诸国亦设此官,或分左、右。三国魏沿之。西域戎部译长,第八品。官名,掌翻译的官员,有的分左右,有的不分。下属有翻译,员额不定,根据实际情况或多或少。西汉时西域诸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