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仓部

仓部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台(省)诸曹之一。职掌全国粮食仓储出纳之政令、帐目。长官为郎(郎中),资深者称侍郎。魏晋南朝隶度支尚书,北魏前期设尚书为长官,直属尚书省,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为郎曹,隶度支尚书。北齐因之。麴氏高昌国亦置,为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隋初因之,长官称侍郎。文帝开皇三年(583)以后称仓部司,隶户部,历朝因之。掌全国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政令,审核诸司出入之数,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平谷价。开皇六年增置员外郎一员为次官,司本署籍帐。炀帝改侍郎为郎,置二员,罢员外郎,寻又减一郎,置承务郎一员,同员外郎之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正副长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同庾,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储,肃宗至德二年(757)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后,或以他官兼任出纳使,掌管仓储之事,渐夺其权。唐朝中晚期户部诸司职权渐归三司使,五代因之。北宋初仓庾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悉归三司,又别置提点仓场官督察其事,本司无所掌,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实掌国家仓场储积给受之政令,分设仓场、上供、给纳、粜米、掌法、知杂六案,由郎中、员外郎总领其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司农寺并入,绍兴四年(1134)复分置。辽、金、元不置。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二十三年分四属部为十二部,遂罢。又,渤海国置为左六司支司之一,置郎中、员外以主其事。


官名。掌管粮食收藏发放的官员。魏设仓部郎,历代多沿用其制;隋初改称仓部侍郎,隋炀帝时又复称仓部郎;唐朝称仓部郎中,为户部属官。参看《隋书·百官下》、《唐六典户部尚书》、《新唐书·百官一·户部》。

猜你喜欢

  • 王国官

    官类名。王国既是政区,也是汉代至南北朝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之一。秦始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亦有设国的,如《史记·张仪列传》记秦惠王起兵伐蜀,定蜀以后,封蜀君为侯,置相以治理其地。

  • 工部旅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工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

  • 军须库

    官署名。金朝置,掌军需事务。宣宗贞祐二年(1214)置。设使、副使领库事,秩从八品、从九品。

  • 左参议

    官名。① 明清布政使司之职官。明洪武十四年 (1381) 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后改从四品,无定员,皆因事添设,分司督粮道、分守道。清初沿设,称为守道。有通辖全省者,有分辖三、四府州者,因时裁设,

  • 帮股长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股长的副职,见“税务处”。

  • 司域大夫

    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郎中为司域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典牧都尉

    官名。西晋置,掌管马、牛的牧养。分设左、右、中,六品。北魏沿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职员令未载。官名。晋朝有左、右、中典牧都尉,掌管牧畜方面的事物,属太仆。魏置典牧都尉,

  • 折博务

    官署名。北宋于陕西沿边诸州置,掌商人入中现钱与粟帛,按值予以茶盐。

  • 顺天府通判

    官名。明清皆置,正六品。明代通判掌理粮储、马政、军匠、薪炭、河渠、堤涂之事;清代通判掌牙侩税收、平禁争伪。见《明史·职官三·顺天府》、《清史稿·职官三·顺天府》。

  • 部族详稳司

    官署名。辽于大小部族均置详稳司,称为某部族详稳司,属北面部族官,掌本部族兵马之事。大部族详稳司设官有某部族详稳、某部族都监、某部族将军、某部族小将军。小部族详稳司设有详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