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爵名。周朝五等爵之一。一说为五等爵第二等,《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一说为五等爵第三等,《孟子·万章上》: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战国秦至秦朝行二十等爵,十九级为关内侯,居京畿无国邑; 二十级为彻侯,有食邑,为最高爵位。汉朝沿置,以封宗室、外戚、功臣,彻侯亦称列侯,后避武帝讳政通侯,有食邑。东汉后期列侯依其封邑地区等级,又有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之别,末期曹操所设关中侯、关外侯为虚封,不食租。三国魏复五等爵制,侯次公,居第二等。两晋至南北朝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开国侯、散侯、关内侯等名号。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定制,诸侯国地方七十里,邑一千六百个,官属同公,设相一人,职如县令,又有傅、家令、丞、庶子、文学等,妾五人,司马八人,旅贲三十六人,凡侯爵皆一品。西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定大、次、小王国之制,大国、次国承封王之支子为侯,侯国制度同不满五千户王国,置军一千人,以中尉领之。东晋罢中尉,不置军,又省大农、常侍及侍郎。南朝宋因之,自三品至六品不等。齐侯国置郎中令一卿。梁置相,由朝廷选任,掌民政; 典祠令、典书令、典卫长等,得自选补。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自称寡人,国官称臣。其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庶子。陈制,自三品至九品不等。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定制,侯封大县,三品,臣吏二十五人。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二品或从二品。北齐开国县侯从二品,散县侯三品,侯国设官减公国将军、大夫员,封内之调,四分食一。魏、齐侯国设郎中令、大农、中尉、常侍、侍郎,典书、典祠、学官、典卫等令,食官、厩牧等长。北周唯县侯一级,食邑五百户至一千八百户,正八命。隋置开国侯,为九等爵第六等,正二品。唐初为五等爵第二等,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加开国之称,为九等爵第六等,从三品,无封土,加实封者乃给租庸。宋沿置,为十二等爵第九等。金置郡侯,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元朝沿置,正三品或从三品,止用于封赠。明朝置为三等爵第二等,以封功臣外戚,有流、世即及身与世袭之别。清朝为九等世爵第二等,其中又分为四等: 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叙为超品。乾隆十四年(1749)追加美名,以为侯号,如奉义侯等。太平天国亦置,1853年初封北伐三路主帅五人,并封秦日纲为顶天侯,胡以晃为护国候,爵号前冠以“真忠报国”或“忠贞报国”,除战功卓著者,不许世袭。位仅次王爵,其后位日渐卑下。②行政区划九服之一。《周礼·天官·职方氏》: “乃辨九服之邦国”。九服,即王畿以外之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等地区。③官名。同“”。军中主侦察之官。《墨子·杂守》: “都司空,大城四人; 侯,二人。”战国秦以刑徒充侯。《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侯、司寇及群下吏毋敢为官府佐、史及禁苑宪盗。”


爵名。1、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二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汉书·王莽传》:“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连率,子氏属令,男氏属长,皆世其官。其无爵者为尹。”据此而知,职如太守的卒正,为五等爵之侯爵。

2、指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十级列侯(又名彻侯、通侯),即侯国之侯。《后汉书·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

3、凡指所有之侯。《后汉书·孝质帝纪》:“还王侯所削户邑。”《后汉书·孝献帝纪》:“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

4、周朝的行政区划九服之一。《周礼·天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九服即王畿以外的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等地区。

5、同候,军中掌侦察的官。《墨子杂守》:“都司空,大城四人,侯,二人。”

猜你喜欢

  • 公中佐领

    官名。清朝八旗佐领之一种,即非世袭而由拣选任命之佐领。初制,凡无根由佐领,初编时即非一姓承管,佐领员缺于本旗大臣官员内拣选补放。乾隆 (1736—1795) 以后陆续规定,凡两姓以上之互管佐领内每姓承

  • 延福监

    见“印经提举司”。

  • 并省尚书右仆射

    官名。北齐置。佐并省尚书令及左仆射管理并州尚书省事务。地位略低于京师尚书右仆射。其职掌与“尚书右仆射”略同。

  • 镇蛮校尉

    官名。东晋改南夷校尉置,掌管宁州的少数民族事务。领兵,立府,置长史、司马、参军等僚属。四品。南朝沿置。宋四品,陈拟六品、比秩千石。官名。西晋置南夷校尉,秩第四品,东晋初改称镇蛮校尉。南齐亦置镇蛮校尉,

  • 神劲军指挥

    官名。南宋置御前方弩营,后改名神劲军,其官为神劲军指挥。见《历代职官简释》。

  • 甲库官

    官名。唐朝置,又称“库官”。德宗建中二年(781),于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甲库各设一人。掌保管、检勘甲库文件。满四年,量资授官。

  • 太祝

    官名。即“大祝”。①一说为殷朝六大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郑玄注: “此盖殷时制也。”②西周始置,历代沿置。西周时为众祝官之长,掌祭祀祝祷

  • 昆蹄丞

    官名,西汉置,属太仆,为昆蹄令之副,佐令养好马。参看“昆蹄令”条。

  • 左将军

    官名。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与前、右、后将军并位上卿,位次大将军及骠骑、车骑、卫将军。有兵事则典掌禁兵,戍卫京师,或任征伐。设长史、司马等僚属。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

  • 丁灵中郎将

    官名。十六国汉置。管理入居中原地区的敕勒族事务。《魏书·铁弗刘虎传》: “(刘虎)归附刘聪,聪以虎宗室,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灵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