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

官名。清朝军机处之办事官员。俗称“小军机”,又称“枢曹”。其正式名称,早期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军机处司员上行走”。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后改称“章京上行走”,因有是称。初无定额,由军机大臣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内选调兼充。嘉庆四年(1799)以后始定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各分两班,每班择资深者二人任领班、帮领班。例由内阁、六部及理藩院中书、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官内保送,经军机处考取引见后记名,以次传补,仍系兼差。汉章京还可由七品小京官内进士出身者兼充。以后又设有额外汉章京一二员。掌军机处之拟旨、缮写、记档、收发文移各项具体事务; 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之审理和纂修方略;亦可奉旨到地方查办或处理事务。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定汉章京为二十人。


官名。俗称“小军机”,军机章京有不同的名目,初期与军机大臣均称“军机处行走”,以原官大小分别其为大臣或章京,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后,有“军机司员上行走”或“军机处司员上行走”之名,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以后,一律改为“章京上行走”。起初无固定员额,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调,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以后,改由内阁、六部、理藩院保送中书、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官,由军机处预期考取,军机大臣带领“引见”,皇帝亲自决定录用,依次列名存记,遇有缺出按单调补。保送各员的条件,必须由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年纪轻、办事干练、撰稿迅速、书写端正;不用大员子弟。满、汉章京都是以原官兼任。并由这时起定军机章京为满、汉各两班,轮班入值。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各以一人领班,另设额外汉章京、无定额。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处理文书、记注档册、撰拟文稿等。乾隆以后,亦撰拟谕旨;值宿军机处的章京,夜间如有紧要事件,亦单独被召见,承旨撰写谕旨;还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的审理;跟随军机大臣或单独奉派往各省处理政务。

猜你喜欢

  • 选司

    “吏部”别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有所调用,皆选司拟官,经令、仆而后奏行。不得其人,案以为令、仆之负、尚书及郎不坐。至是,吏部尚书刘真以为失铨考之体而言之。”或说明、清亦为吏部所属文选清吏司的

  • 广西部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广西部、刑部广西部均置,各一人,从五品,协郎中掌本属部之事。参见“广西部”。

  • 太子左虞候率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太子左虞候开府置,正四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太子左清道卫率,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名左虞候率,玄宗开元元年(713)又改左清道率。

  • 西京作坊使

    官名。宋初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义大夫。官名。宋

  • 一等县

    县的等级之一。清承明制,以粮赋多寡分县的等级,惟改上中下三级为一、二、三等。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县的等级极不一致,有分为一、二、三等的,有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的,有分为特等及一、二、三等的,甚至于分

  • 总章伎伥

    南朝宋后宫女官名。为后宫舞蹈演员之长。

  • 九锡

    九种器物。原为帝王专用,周朝或赐予有大功的诸侯。汉朝、两晋也赐予勋贵及有权威的元老重臣,以示尊礼。权臣篡权建立新王朝前,也例加九锡。古籍记载名目大同小异,排列前后次序不一。据《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

  • 佐军校尉

    官名。东汉灵帝中平五年 (188)置,为西园八校尉之一,以淳于琼任之,统于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官名,汉置,位在将军下,掌帅兵征伐、驻守或宿卫。《后汉书·盖勋传》:“勋时与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同典禁兵

  • 北京临潢路提刑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九路提刑司之一。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置于北京临潢路。掌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等官。

  • 赞仆

    官名。“乘马御”别称。春秋时晋国置。掌理六驺驾御的长官。《国语·晋语七》: “知程郑端而不淫,且好谏而不隐也,使为赞仆。”韦昭注: “赞仆,乘马御也,六驺属焉。”参见“乘马御”。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