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刑部中大夫

刑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司长官,掌杖、鞭、徒、流、死五刑的判决与执行。下设小刑部下大夫、小刑部上士、小刑部下士以佐其职,领司刺上士、乡法上士、遂法上士、稍法上士、县法上士、畿法上士、方宪上士、掌囚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秋官有司刑中士二人,掌管刑罚。北周依《周礼》于秋官府置司刑中大夫,《唐六典·尚书刑部》谓其相当于刑部郎中之职。任此职者见《周书·裴果传·刘志附传》:“高祖嗣位,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拜刑部中大夫。志执法平允,甚得时誉。”其副职为小刑部下大夫,正四命;属官有小刑部上士,正三命;小刑部下士,正一命。又有司刺上士、中士,乡法上士、中士、遂法上士、中士,稍法上士、中士,县法上士、中士、畿法上士、中士、方宪上士、中士、掌囚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司福州路。二十年,改为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监治福州、建宁、泉州、兴化、邵武、汀州、漳州等路。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

  • 三司河渠司

    官署名。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置,掌修治黄河、汴河堤岸及开浚等事。初以三部副使及判官主其事,后特置都大提举河渠司。嘉祐三年(1058)废,另置都水监领其事。官署名。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置,

  • 大理院卿

    官名。清朝置大理院,其官有正卿和少卿。正卿掌申辩冤枉,审判定罪,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统一法权。少卿为卿之佐官,为副长官。见《清史稿·职官六》。

  • 枢密承旨

    官名。五代枢密院置,主管承旨司之事。北宋初沿置,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始名枢密都承旨。南宋因之。

  • 科系

    官府制定的法令条规。《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 周室

    周朝王室的简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

  • 判府

    见“判州”。

  • 拜达生

    官名。清代至民国时期蒙古每旗设拜达生,掌王府内的会计、保管、建筑、仪仗等事项。

  • 牌头

    清朝山西、陕西等处边外蒙古地方编户头目。乾隆八年(1743)设,每堡四名,於种地民人内择其诚实者充任。专司查报拖欠地租、偷窃为匪及来历不明者之事。(1)元代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征调之法是:家有男子,年十五

  • 金部长

    官名。北魏前期置,协掌尚书省金部曹事务,属金部尚书。《魏书·穆崇传》:穆安国“历金部长、殿中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