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别将

别将

官名。秦、汉泛指率领部分兵力与主力分道而进的次要将领。北魏中叶以后,出兵之制,军之统帅为都督,与主力分道而行为之辅翼的将领,初称别道都将,后遂沿用此称,逐渐成为一级统兵武官名称,或冠以拟戍地名,如三关别将。开始权任较重,约相当于刺史,位在统军之上,统率兵力无定数,自二千至万人不等。后期战乱,地位渐低,诏能募三千人者用为别将。北周隶诸州总管,六命。北齐置为禁军诸府及太子左、右卫率属官,皆为近卫武官,与都将、统军、军主、幢主并列五职,如“左右备身五职”、“太子内直备身五职”等。品级自七品至从八品不等。隋初仍置,正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车骑将军为诸折冲府次官,协领本府府兵,太宗贞观十年(636)改名果毅都尉,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又于折冲府增置别将,从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后分左、右,久之,复置一员,降其品。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又,唐初秦王、齐王府曾各置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帐内府,各有别将。其左一、右一护军府,各置十员,左二、右二、左三、右三护军府,各减六员,与长史、录事参军等分领亲勋卫及外军。其左右亲事府,置左、右别将各一员,正五品下,与长史、录事参军等掌率亲事以上侍卫陪从。


1、将名,秦汉皆置,单独领兵于他处与主帅配合作战的将军,称别将。《史记·陈涉世家》:“章邯别将击破之。”《汉书·高帝纪》:“项羽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后汉书·隗嚣传》:“嚣又令别将下陇。”后世也有沿置。

2、官名,唐置,为军府副长官;贞观十年,改别将为果毅都尉,为折冲府的副长官。此后又另置别将,位在校尉之上。见《新唐书·百官四上》。

猜你喜欢

  • 典珍

    官名。唐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功局。员二人。正七品,为司珍之佐。协掌金玉宝货。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宫中女官名。见“司珍”。

  • 河营参将

    官名。清代设此武官,为河道总督下属官员,与都司、千总、把总等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等事。见《历代职官表·河道各官》、《历代职官简释·河营参将》。参看“河道总督”条。

  • 音使

    通音信的使臣,又称信使。《后汉书·南蛮传》:“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 破格阙

    宋吏部窠阙名。宋制,谓吏部四选非次阙榜公布后, 京官所注知州、通判等阙满半年,选人、使臣所注知县、县令等阙满一年,所剩无人申请登记的窠阙为破格阙,登记此种窠阙其资格可以放宽, 除司法参军、县令之外,不

  • 广东海北盐课提举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掌广东海北食盐生产、税课、行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及各场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所产盐行销广东西部及广西全境

  • 左学

    殷朝置。负责教育的机构。相当于周朝的“小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左学,小学也。”

  • 安南送旌节官告使

    官名。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十二月,以大理寺卿王鄯为之,赴安南送旌节,属临时特遣使。

  • 小司右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司右中大夫”属官,正三命。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司右司次官。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仍为属官。隋

  • 彝工中士,下士

    官名。彝为盛酒之器的总名。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所属有彝工中士,正二命;彝工下士,正一命。掌彝器的制造。

  • 城门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城门中士佐官,员一人,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