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助教

助教

官名。① 国子监诸学置,协助博士教授生徒。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初立国子学,置十五员,讲授儒家经典,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减为十员。南朝宋沿置十员,分掌十经; 如不置学,则仅设一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置国学,设十员,位比御史。梁初沿置,武帝大同七年(541)又置正言助教二员。北魏国子学、太学各置。北齐国子寺之国子学置十员,太学置二十员,四门学置二十员。隋朝国子寺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各置五员,书学、算学各置二员;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国子学,仁寿元年(601)罢置; 炀帝大业三年(607)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太学置二员。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太学置六员,四门学置六员、书学置一员,算学置一员,律学置一员,广文馆置一员。宋朝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国子学、律学皆置,改制后不置。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太学置四员。元朝集贤院国子学初置四员,成宗大德八年(1304)为分职上都,增置二员; 蒙古翰林院蒙古国子学置二员。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置国子学,亦设,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学为监,置十六员,分掌六堂,后改十五员; 永乐元年(1403)北京国子监置二员,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北监置十五员,南监置六员,后减为四员;中都国子监曾置二员,洪武二十六年罢。清朝顺治元年(1644)建八旗官学,置满洲助教十六员、蒙古助教八员; 并分设六堂,置满、汉助教各十二员; 国子监所兼领算法馆置二员,俄罗斯馆置满、汉各一员。②太医官。协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医学。北魏置“太医助教”。隋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二员。唐朝太医署置药医助教一员、针助教一员。③太史官。协助太史博士教诸生天文历法。北魏置“太史助教”。④太卜官。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占卜相术等。隋朝太常寺太卜署置太卜助教二员、相助教一员。⑤州郡学官。北齐郡置太学助教以协助博士。宋朝开封、临安、河南应天府以外诸次府、大都督府、都督府、诸州、诸军皆置,多以特恩授士人,或用以安置贬谪官员,亦为纳粟授官名目。辽朝上、东、中、南、西五京学,黄龙府学,兴中府学,诸观察使、团练使司、防御使司、刺史之州学,诸县学,皆置。参见“国子助教”等条。


学官名。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掌教生徒,东晋置十八人。其后,宋、齐、梁、陈、北魏、北齐、隋皆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也皆置助教,掌佐博士教授生徒,其品级从六品上、从七品上、从八品上、从九品下不等。明、清国子监也置助教,从八品。见《通典·职官九·国子监·助教》、《新唐书·百官三·国子监》、《明史·职官二·国子监》、《清史稿·职官二·国子监》。

猜你喜欢

  • 叙职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所置四方使者署属官,每署一员,掌其方贵贱立功合叙者。

  • 户部使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又称“东京户部使司”。掌东京路赋税、度支、盐铁等事。与上京盐铁使司、中京度支使司、南京三司使司、西京计司合称五计司。设户部使等职。

  • 禀台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因公事向御史台禀报,称禀台。

  • 地权处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地政署,办理地权行政事宜。以处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处务。

  • 尚膳正

    官名。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膳房长官。初置茶饭处,设总领为长官。乾隆十五年(1750),改饭房为外膳房。二十四年,改总领为尚茶正、尚膳正。尚膳正,额三人,正四品,主管膳房事。又,清朝陵寝官中亦设此职,东

  • 西夏行省

    见“甘肃行省”。

  • 掌炭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征收灰炭。《周礼·地官》: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官名。周设此官,掌征收灰炭之物。《周礼

  • 佽飞令

    官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弋令置,属少府,有九丞、两尉,领佽飞射士,具缯徼,以射凫雁,应给祭祀置酒,每射收得万头以上,给太官。东汉省。官名,西汉置,属少府,为佽飞士之长官,掌佽飞士弋射凫雁供

  • 委蓝翎长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蓝翎长。

  • 锦衣卫前所指挥使

    官名。明置,见“锦衣卫中所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