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书
官职制度文书。又称“勋案”、“勋簿”。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簿。由主将在每次战事结束后将部属的勋劳记于黄素之上,注明所立战功应授的阶数。勋书上原来只列姓名、阶级数,不记载所属单位,肃宗时因窃冒军功者太多,从卢同之奏,改为无官职者要列出本州、郡、县三长之所,有官职者亦要注明现任及所历官阶。主将写明后,统将、都督皆须印记,再由行台、太尉转至尚书省。吏部加阶后,亦注明加补时间。主将所拟勋书内容,须得监军同意始生效。早期勋书多由督将回京后再造,易生弊端,肃宗时改为军还之后即上,不得隔月。为防止主将循私,又规定立功至一“阶”以上,即给券,券上书写行台、统军位号、勋人姓名、立功时间及地点。券由中剖为二,由勋人及行台各持一半,战事结束到京后再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