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军将军

右军将军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265—274)初置,与前军、左军、后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各领营兵千人,掌宿卫。是护卫皇帝宫庭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初属中军将军,后改属领军将军(中领军)。员一人,四品。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因不领营兵,罢。后复置,但不掌宫禁宿卫,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淝水战后,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桓伊自西中郎将迁此,后桓伊迁江州刺史,仍兼此,桓伊拜护军将军时,以右军府千人自随,配护军府。南北朝时,仍掌宫禁宿卫。南朝宋初,员一人,四品。明帝泰始(465—471)以后,多以军功得官,无复员限,成为侍卫武职。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九班,陈五品、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上,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降为从四品上。北齐时属左、右卫府,员五人,从四品上。隋初列为散号将军,从六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官名。晋武帝泰始年间置。见《晋书·职官志·左右前后将军》。

猜你喜欢

  • 汾祠令

    官名。唐朝太常寺汾祠署长官,置一员,从七品下,掌神祀、享祭、洒扫之制。

  • 安左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八安将军之一,只授予在京都任职的官员。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为重号将军; 大通三年(529)改定官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陈沿置,拟三品,比

  • 方任

    指受任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资治通鉴》卷七二魏明帝太和五年: “先是 (王) 凌表 (满) 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胡三省注: “方任,方面之任也。”指独领一方的地方长官,或镇守一方的将军、总督等。

  • 右候卫大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右武候为右候卫而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一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右金吾卫大将军。

  • 符节台

    官署名。东汉设令、丞,属官有尚符玺郎中、符节令史等。三国沿置。西晋省并御史台。参见“符节令”。官署名,汉置,掌符节事。台,类似今天的处科,台有率,即符节令。三国沿置,西晋省并御史台。见《后汉书·百官志

  • 四军

    前、后、左、右军将军的合称。十六国前秦时亦以称中军、镇军、抚军、冠军将军。(1)春秋时军制。楚国原有上中下三军,后加置新军,合称四军,每军有二卿。见《左传·襄公八年》。又晋国一度也设置四军,参见“六军

  • 王府典簿

    官名。明置,为王府长史的属官,员额一人,秩正九品。

  • 左中右三部仓丞

    官名。梁陈太仓令所属有左中右三部仓丞,均隶司农卿。

  • 望气

    官名。《汉书·李广传》与《汉书·郊祀志》有望气及望气佐,应是太史令的属官。

  • 左中郎将

    官名。西汉置,隶光禄勋。居宫禁中,与五官、右中郎将分领中郎,更直宿卫,协助光禄勋考核管理郎官谒者从官。秩比二千石。一说专掌谒者。多由外戚及亲近之臣充任。东汉领左署中郎、侍郎、郎中,职掌训练、管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