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品秩

品秩

官职等级制度。① 官品与官秩的联系,详见“”、“”。②官品的异称,《晋书》卷二四《职官志》: “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


官员的级别和俸禄的等级。周朝称“”,从一命到九命,共九等。汉朝称“禄秩”。东汉时万石以下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百石以下还有“斗食”俸。西汉时有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东汉省。三国魏定九品制,始称品。南朝品、命并用;北魏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还分上、中、下三阶。其后,稍有变化,但多为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十八级。不够九品的官,隋、唐两朝称流外官,明、清称未入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五》等。

猜你喜欢

  • 明使君

    “刺史”的尊称。

  • 劝农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劝课天下力田事。章宗泰和八年(1208)罢;宣宗贞祐 (1213—1217) 间复置,兴定六年 (1222) 改司农司。元世祖中统二年(1201)置,后改司农司。

  • 沮渠

    官名。匈奴置。为匈奴语音译,亦译作且渠。分置左、右,由四贵姓中的须卜氏(一译作卜氏)充任。

  • 司仪官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置。见《魏书·官氏志》。官名。北魏太和中仿汉代大鸿胪的治礼郎而设。北齐则于鸿胪寺置“司仪署令丞”,见该条。

  • 西染院副使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分染坊副使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

  • 江西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江西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乾隆十四年 (1749) 定制,设掌印御史

  • 世柱国

    世世代代为国柱大臣。《后汉书·杨震传》:“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言世为国柱之臣。《杨震传》说:“自震至彪(杨震的曾孙),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累业载德,继踵宰相。”故称之为国家的柱石之臣。此处

  • 皇后祗应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后帐侍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皇后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 龙官

    以龙作为长官的名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宓羲龙师名官。”注:“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张晏曰:庖羲将兴,神龙负图而至

  • 库伦理事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库、乌、科、唐各理事公署编制章程》的规定,在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各部商民聚居地方得酌设理事官,管理地方商务及警卫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