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善后会议

善后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并将自己的军队改称国民军,表示倾向革命;同时又和张作霖一起请皖系大实力派段祺瑞出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段、张都热衷于推行独裁统治,与冯的政见不同,于是就排挤冯玉祥。段、张为了掩饰其独裁统治,骗取人民的支持,并企图拉拢和软化孙中山,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孙中山决定北上时,于此年十一月十日以中国国民党总理的名义发表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是,并先召开预备会议。十二月三十一日孙中山抵达北京,段祺瑞则已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就临时执政职,并在通电中主张在一个月内召集善后会议,三个月内召集国民代表会议,与孙中山的主张相违背。十二月二日临时执政府的国务会议通过《善后会议条例》,不顾孙中山是否赞成,就于二十四日公布,三十日复通电各方召集会员。次年二月一日孙中山正在重病之中,善后会议居然开幕。善后会议的会员共一百六十六人,分为四类:一、有大勋劳于国家的(只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两人);二、讨伐贿选、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首领;三、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四、有特殊资望、学术、经验,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的,不得超过三十人,前三项会员不能出席时,可派全权代表参加。会员中绝大多数全是实力派,善后会议的实质就是打垮了直系军阀以后的权力分配会议。主要议决下列各事项:一、国民代表会议的组织方法;二、关于改革军制事项;三、关于整理财政事项;四、临时执政交议事项。其议决案,咨由临时执政执行。设议长、副议长各一人,由会员互选。会内设秘书厅,秘书长由临时执政派充,主持厅务;并得就应行议决的事项设置专门委员会,审查交议各案,并得出席大会报告或陈述意见。委员人选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善后会议的开会和闭会均由临时执政决定。会期预定一个月,必要时得延长二十日。实际上第一次大会于四月二十一日结束。此后并未召开过全体会议。

猜你喜欢

  • 御士

    官名。春秋楚、宋、吴等国置。君王侍卫武,臣。《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子南之子弃疾为王御士王每见之,必泣。”《昭公二十一年》:“多僚为御士。”官名。春秋时周王室与宋、楚设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啔府仪同三司

    官名。北魏置。《刁遵墓志阴》载司马楚之官职: “魏使持节、 侍中、镇西大将军、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琅邪王。”(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二二之三) 即“开府仪同三司”的异称。

  • 令稳

    辽初官名。太祖时,契丹迭刺、乙室两大部以外各部夷离堇改称令稳。圣宗时,又改令稳为节度使。官名。契丹部落时期的政治、军事首领称夷离堇,辽建国后,除契丹迭刺、乙室两大部之外,其他小部落的夷离堇均改称令稳。

  • 河南县狱

    监狱名。唐置,见“河南府狱”。

  • 纪善

    官名。明朝于各王府纪善所分置,各二人,正八品,掌规谏讽谕。

  • 拔胡将军

    将军名号。西汉武帝时有拔胡将军郭昌,曾将京师亡命从军者镇压益州、昆明少数族反抗。杂号将军名,西汉武帝置,掌帅军征伐或驻守。《汉书·武帝纪》:“匈奴寇边,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

  • 廷掾

    官名。汉朝县府掾属。或称五官掾,地位较高,祭祀时可排在功曹之前,兼有督邮之职,经常巡行乡下。《后汉书·百官志》:“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两晋、南朝宋沿置,地

  • 东京小司寇

    官名。北周东京小司寇上大夫的省称。静帝大象元年 (579) 置,为东京 (今河南洛阳) 秋官府长官,长孙平任职时与小宗伯赵芬分掌东京六府事,后听命于东京小冢宰。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祠祀令丞

    官名。西汉太常所属有太祝令及丞,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太祝令丞为祠祀令丞,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更名为庙祀。东汉少府所属有祠祀令及丞,以宦者为之。秩六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三》本注

  • 十二卫将军

    官名合称。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置,每卫各二人,从三品,为大将军副贰。唐朝沿置。宋朝为从四品,无定员,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 南宋初多不除授,孝宗隆兴 (1163—1164) 中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