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褂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其长及股,其袖端平,对襟,罩于袍外,俗称“外套”。官员用之,有朝褂、行褂、常服褂之别。所用颜色,多为石青,绀色(黑中透红),乾隆(1736—1795)中尚玫瑰紫,嘉庆(1796—1820)以后尚泥金、浅灰色。所用物料按季节更换,或布、绸,或棉、皮,惟不得用亮纱及羊皮。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其长及股,其袖端平,对襟,罩于袍外,俗称“外套”。官员用之,有朝褂、行褂、常服褂之别。所用颜色,多为石青,绀色(黑中透红),乾隆(1736—1795)中尚玫瑰紫,嘉庆(1796—1820)以后尚泥金、浅灰色。所用物料按季节更换,或布、绸,或棉、皮,惟不得用亮纱及羊皮。
官名。掌东宫宿卫。西晋设,六品。南齐、北魏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东宫武官名。南齐置,见“太子虎贲督”。
清朝八旗之基层组织。原意为“箭”。初,满族人出兵打仗或狩猎行围,各依族党村寨结队而行,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立一长,称“牛录额真”,意为箭主。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编三百人为一
官名。北齐置为太府寺右藏署次官。隋朝沿置,四员。唐朝置三员,升正九品上。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金朝改右藏库副使,隶太府监。
科举名。又称南北通注铨法。分见 “北选”、“南选”。
官制用语。①受到弹劾的官员不能进入殿省。《宋书·百官志》: “二台奏劾,则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禁止,身不得入殿省,光禄主殿门故也。”②官员犯罪后,被关押在监狱之外的禁处,称禁止于某处,即软禁,
军队编制单位名。又名“卒伍”。秦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后汉书·马融传》:“曹伍相保,各有分局。”
官名。即太子右庶子,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子右庶子。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右庶子为右中护,为右春坊的主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每王国置郎中令一人,俸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见《后汉书·百官志》。官名。西汉始置,为王的侍卫近臣,常参与谋议,秩二千石。武帝时改朝廷的郎中令为光禄勋,王国仍名郎中令,但减其秩为千石,后
扶尉为扶尉郡或扶尉大夫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县为扶尉郡,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大夫的官署称大夫府,在长安城西。见《汉书·王莽传》、《三辅黄图》。
官名,金朝置。正八品,掌从实办课以佐国用。其佐官有副使一员,正九品。都监一员,从九品,掌签署文簿、巡察匿税。见《金史·百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