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伯

宗伯

官名。① 周朝始置,又称宗人,礼官之长,卿爵。掌宗室礼法及宗庙社稷祭祀礼仪。《国语·周语上》: “宗伯九之,王则大徇。”韦昭注: “宗伯,卿官,掌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大戴礼记·盛德》: “父子不亲,长幼无序,君臣上下相乖,曰不可也。不和则饬宗伯。”又《周礼》列为六卿之一,为春官之长。有大、小宗伯之分职。西汉平帝元始四年(后4)改宗正而置,掌皇族事务。新莽并其官于秩宗。东汉复旧名。西魏、北周时设为春官府长官。② 明清时为礼部尚书俗称。


官名。1、掌邦礼,佐王和邦国。《尚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周礼·春官·宗伯序官》:“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又分大宗伯和小宗伯。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小宗伯为大宗伯之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见《周礼·春官·大宗伯、小宗伯》。秦称奉常,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后代改称礼部,故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小宗伯。

2、掌皇族亲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公主家令等。

猜你喜欢

  • 警巡院

    官署名。辽、金、元皆罢。设于都城内,管理民政。辽五京置使、副使。金诸京亦设,使正六品,下设副、判官。元大都城设左、右警巡院,隶大都路总管府,上都置警巡院,秩均正六品。设达鲁花赤、使、副使、判官。官署名

  • 旅骑尉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吏部别置散官八尉之一,从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散官名。隋开皇中置,秩从八品下。

  • 刑部饭银处

    清代刑部内部机构。掌收储各省报解饭银及户工两部拨给饭银。各级官员及书吏的饭银各有定额,官员按月支给,书吏按季支给,各司多少不等。各役工食及杂项开支也都由本处核发。无额定职官,由尚书酌派满、汉司员各一人

  • 小给使学生

    宫女名号。唐置,属宫闱局,员额五十人,掌宫内杂使。

  • 朝服

    君臣朝会时所穿礼服。周朝有玄冠、缁衣、素裳等,属吉服。聘仪、祭享时也可服用。后代沿袭变化,尊卑异制。如晋朝制度,皇帝为通天冠、绛纱袍、卓缘中衣;群臣则冠帻各一,绛绯袍、皂缘中单衣领袖各一领,革带袷袴各

  • 掌罪隶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隶中大夫掌罪隶中士佐官,正一命。

  • 太学司成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改辟雍司成置,总领国子监及内外学校之事,凡学校之事,皆许专达。

  • 市舶使

    官名。唐朝置,主市舶司事,以招徕海中蕃舶。玄宗开元二年(714),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以备进内。代宗广德元年(763)宦官市舶使吕太一逐广南节度使张休,故纵部下大掠广州。

  • 左院

    官署名。明朝建文二年(1400)改都察院为御史府,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只设御史二十八人。成祖即位,复旧制。参见“都察院”。

  • 皇太后祗应司

    皇太后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