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师

宗师

官名。①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西汉末亦名宗卿师,郡国皆置。时王莽居摄,以其监视刘姓宗室活动。由二千石中选有德义者充任。纠察教训宗室。有不从教令者,因邮亭书言宗伯以闻。晋朝沿置。武帝咸宁三年(277)因宗室殷盛,无官统摄,仍置,一人,总领宗室事,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自行处理,大者随事奏闻。各郡国不置。多以太宰、三公领之。东晋称大宗师,地位甚重,在宗正之上。北魏亦置,职如中正,辨别姓族、门第、谱系、品举人才。均以诸王领之,地位甚崇。西魏称大宗师。北齐设,其制不详。北周称宗师中大夫,隶天官府,统辖小宗师下大夫,小宗师上士、中士,宗正上士、中士、下士等。隋朝废罢。②明清时提学官之俗称。参见“提学”。


1、官名,汉置,为宗正及郡国佐吏,掌训导宗室子弟及郡国宗人。《汉书·平帝纪》:“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

2、官名,晋置,掌皇室戚属。《通典·职官七·宗正卿》:“两汉皆以皇族为之,不以他族。魏亦然。晋兼以庶姓。咸宁三年,又置宗师,以扶风王亮为之,使皇室戚属奉率德义,所有施行,必令诰之。东晋省之。”

3、官名,北魏置,掌辨别宗族,推举人才。《魏书·官氏志》:“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

4、尊称。明朝尊称提学为宗师。明朝提督学道主持分省考试,故称宗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警奇·卷十·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婚姻》:“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宗师起马牌已到。那宗师姓梁名玉范。”注:“宗师,提学的尊称。”

猜你喜欢

  • 司膳郎

    散官名号。明洪武十年 (1377) 置,以授光禄司司丞中庖人出身者。三十年改司为寺,则授寺丞。

  • 中尹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沿置,为长秋寺次官,位在卿下,员一人,以宦官充任。掌诸宫阁,并领中黄门、掖庭、奚官等署。四品。官名。北魏、北齐皆置,正三品

  • 检户使

    官名。东魏置,检括隐漏户口。《魏书·高崇传》: “兴和初,(高子儒)除兼殿中侍御史。时四方多有流民,子儒为梁州、北豫、西兖三州检户使,所获甚多。”

  • 箭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箭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考功司郎中

    官名。即“考功清吏司郎中”。

  • 左武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上閤门副使置,从七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上閤门副使为左武郎,秩从七品。

  • 太常

    官名。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由奉常改名。一说西汉初已有此名,惠帝时改为奉常,景帝时复旧。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之首,官居清要,职务繁重,多由列侯充任。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礼仪,管理皇帝陵

  • 热、察、绥都统府审判处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均于都统府内设置审判处,作为区内的审判机关,由都统监督司法行政。审判处以都统辖区为其管辖范围,其职掌除受理蒙民的诉讼案件外,并受理不服区内县知事判决而控告

  • 宗君

    西周时称宗族的君长,负责同宗族内的事务。《六年琱生簋铭》: “琱生对扬朕宗君其休。”

  • 郡三老

    官名,掌教化,导民为善。由县三老推选,不常置。三老有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国三老。《后汉书·王景传》:“父闳,为郡三老。”《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参看“国三老”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