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德郎

宣德郎

① 官名。隋朝谒者台之职官。炀帝大业三年(607)设,四十人,正七品,主出使。② 散阶称号。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正七品下文散官,伯爵出身者多由此叙阶。北宋初因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用为新寄禄官,从八品,取代旧寄禄官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名宣教郎。西夏置为文散官,见于西夏后期,然品阶等次不详。元朝未置。明朝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员出身者之封阶。清沿明制,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员出身者之封赠。


官名。隋置,为文散官,正七品下。见《通典·职官十六·文散官》。唐沿隋制。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代宣德郎为正七品。见《宋史·职官九·文散官》。明、清两朝,宣德郎均为从六品,吏员出身。见《明史·职官一·吏部》、《清史稿·职官一·吏部》。

猜你喜欢

  • 掌察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掌察上士属官,正一命。

  • 附生

    明清时生员名目之一,即附学生员的简称。明初凡生员均食廪米,其后增广名额,增广者不食廪米,因此生员始有康生、增生之分,后在增生之外再增名额,称为附生。清沿明制,初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均称附生,以后经岁、科两

  • 山东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外协管宗人府,兵部,大通关,在京羽林右等三卫,及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凤阳等各卫,洪塘

  • 秦汉官吏休假之谓。据《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汉朝法律规定,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即官吏有功最,法所当得者; 赐告者,即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官吏休

  • 视流内品

    参见“视品”。

  • 永宁宫

    宫名,三国魏明帝郭皇后居此宫,故为之代称。《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明元郭皇后》:“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

  • 左奉裕卫率

    官名。即太子左内率府率,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左内率府率。

  • 领左右将军

    官名。北齐置,领左右府长官,后于其上置领左右大将军,遂降为次官。从三品。隋初沿置,为左、右领左右府次官,员各二人,佐大将军掌府事,从三品。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官名。北齐设置,为领左右府的长官

  • 松林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香山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香山监”。

  • 尚书右中兵郎

    参见“右中兵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