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徽使

宣徽使

官名。唐宪宗元和(806—820)中置,以宦官充任,渐为宣徽院长官,总领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名籍,掌其迁补、郊祀、朝会、宴享供帐,检视内外进奉名物。五代迄宋,因事简官尊,常以枢密院官兼。宣徽院分南、北院,使亦分南、北院使,宋朝以南院使资望优于北院使,二使共院而各设厅事,通掌院事。神宗熙宁四年(1071)著令,其位参政、枢副、同知下,元丰(1078—1085)改制罢院而存使号,哲宗元祐三年(1088)复置院,绍圣三年(1096)罢院,南宋不复置。辽朝北面官分置南、北使,南面宣徽院不分南、北,置于太宗会同元年(938);南京宣徽院亦置,不分南、北。金朝宣徽院置,分左、右,俱正三品,为长官,掌朝会、宴享、殿庭礼仪及监知御膳。西夏亦分南、北。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一员,二十年升从二品,增一员;二十三年升正二品,三十一年置四员,成宗大德三年(1299)升从一品,仁宗皇庆元年(1312)增三员;后定置六员,从一品,掌供御食。朱元璋吴元年(1367)宣徽院亦置,正三品,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光禄寺卿。


官名。唐代南北宣徽院各置使一人,由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三班内侍名籍、郊祭、朝会、宴享、供帐等事。五代和宋朝的宣徽使,皆由大臣担任,职掌与唐同。辽、金、元宣徽院不分南北,皆置使。金代宣徽使分左右,均正三品,掌朝会、燕享、殿廷礼仪,并兼知御膳。元代宣徽使掌玉食等。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宋史·职官二》、《辽史·百官志三》、《金史·百官二》、《元史·百官三》。

猜你喜欢

  • 祠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祠部郎”互称,为尚书省祠部曹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定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禋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

  • 局丞

    官名。明太祖洪武二年 (1369) 于太子东宫六局分置,各一人,以宦官担任。二十八年改设二人,定从五品,掌侍服之事。官名。北齐设局丞,如乐器局丞、器作局丞、仗库局丞、典作局丞、车舆局丞等,为该局主要官

  • 八品土官

    文职土官名。清制,于云南省开化府本置土经历一人,嘉庆三年(公元1789年)省经历而改置为八品土官。

  • 府掾

    官名,汉置。汉朝三公府将军府等皆置,为曹长官,史属为副长官,掌曹务。《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临安府推官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员三人,为临安府尹募职。九年废。

  • 判少府监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少府监长官,以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少府复以监为长官,遂罢。

  • 五军断事

    官名。明洪武 (1368—1398) 时分置于五军都督府中,理军中刑狱。详见“五军断事官”条。

  • 省长

    官名。民国五年改各省巡按使为省长,为一省之行政长官。国民政府在军政、训政期内,设省政府委员会,置主席一人,委员五至七人,处理省政。二十五年宣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规定省政府设省长一人,任期三年,由

  • 石济水次仓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石济水次仓令”。

  • 南京协同守备

    官名。明朝掌管南京留守防护之事的官员。景泰三年(1452)始置,一人,以侯、伯、都督充任,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事,其治所设于中军都督府。